英雄气象站,当之无愧

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需要多少钱 http://www.xftobacco.com/zzbb/m/

本文转自:中国气象报

在辽宁省开原市挠贝村,有“英雄气象站”称号的上肥挠贝气象观测站,正持续为精准预报、秋粮丰收提供着数据支撑。今年8月3日,投用不到两个月的它,在一个暴雨夜成为成功转移余人的“英雄气象站”。如今,它的围栏上还残留着斑驳的泥点,这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主题采访团近日在挠贝村看到的。

家住河边的村民李德媛和记者聊起此事时仍心有余悸,她从没见过那么大的雨,“门一开,水直接进来了,快到炕那么高,当时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多亏书记及时把我叫醒。”因为这个建成不久的气象观测站提供的数据,气象部门及时开展“点对点”叫应,政府在深夜转移余人,避免了这场气象灾害对群众生命安全可能造成的损失。

那次降水到底有多强?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留下了多少防灾减灾经验?采访团进行了探访。

“赶紧撤离就完事儿”

8月3日夜间至4日凌晨,开原市出现罕见局地短时强降水天气,挠贝村小时降水量突破铁岭地区历史极值,3小时累计降水量毫米。强降水引发山洪,3座桥梁和余米道路损毁,但未有一人伤亡。

“气象部门的预报预警、叫应非常及时,为我们县乡两级政府防汛救灾作出重要贡献。”开原市副市长张国军认为,气象服务对基层防灾减灾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现场,开原市气象局局长高飞向记者还原了8月3日晚上的情形。当晚,高飞向市政府应急责任人、基层气象信息员打了四五十个叫应电话,村支书刘忠涛便是其中之一。

3日22时30分左右,接到叫应电话时,刘忠涛正冒雨骑着三轮车,准备去看护自家的木耳。

“木耳我不要了,别的啥都不顾了,回来赶紧撤离就完事儿。”雨越下越大,影响了村里的通信,刘忠涛只能开车带着两名网格员挨家挨户叫人,协助搀扶或背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从水进屋,到水漫到这儿,只有二十分钟。”刘忠涛在自己胸口处比划着,他忙着转移,全身都湿透了,手机到后半夜也被水泡坏了。

刘忠涛在今年6月成为气象信息员。今年,辽宁省建立直达基层责任人的叫应机制,组织建立起“1+14+52”的省市县重大天气过程叫应标准和流程,在多次暴雨天气过程中开展服务,取得良好成果。

“英雄气象站”立了大功

6月6日,上肥挠贝气象观测站正式投入使用。该站是年中国气象局气象监测预警补短板项目在辽宁省补充建设的18个六要素自动气象站之一。

8月3日晚,开原市气象台台长王大卫在值班时发现,气象数据质控平台监测到挠贝村气象站的实时降水量突增,而距离其最近的上肥镇气象站所监测到的降水量仅为其五分之一。

“会不会是搞错了?”这是王大卫看到数据的第一念头。相差只有10公里的气象站,同一时段观测到的降水量差异竟如此大,这数据真实吗?

这正是补短板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据铁岭市气象局局长唐亚平介绍,铁岭短时强降水多发,局地性强,致灾风险高,原先的气象观测站密度已无法满足精密观测的需要。

经过精细测算,气象部门选取了位于上肥镇、八棵树镇、聂家镇三镇接合部的挠贝村进行观测站建设。该地属于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弥补了灾害易发点高精度观测上的不足。如果没有挠贝气象观测站,而以临近气象观测站的数据为准,把该场降雨误报为大雨量级,造成的损失将不可想像。

过程结束后,铁岭市副市长张东明赴挠贝村调查灾情。他得知该气象观测站无人值守时表示,这次虽没有“英雄站长”,但“英雄气象站”当之无愧。

“考试通不过就继续培训,直到通过为止”

迅速、准确、及时的预警发布不是一次偶然,而是反复预演、精细训练所成就的必然。

王大卫向记者介绍,在此次强降水过程期间,开原市气象局相继发布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雷电黄色预警信号、2个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个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联合市自然资源局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三级预警信号,及时通过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lingshizx.com/tlszz/10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