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双减rdquo一线教师
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落实学校承担的“双减”工作任务,必须严格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纪律。在新政策背景下,新学期开学后,面对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及家长的“教育焦虑”,一线教师们应该如何备课?学生减轻作业负担,要从源头抓起。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抓备课。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事前必须充分的准备,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结果。为提高备课实效,学校在学初就确定了本学期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主备人轮流担任。这样就使集体备课从时间、地点和人员上得以保障。学校集体备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方式和方法。为了让教师能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到集体备课的互动研讨中,主备教师以单元为整体,根据计划表上安排的时间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重点体现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注重分析教材和把握重难点、教学法,以及设计指导要点问题和讲解的要点示范语言等,形成相对完善的教学方案,其他教师事先阅读该单元教材。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既要考虑到“面”上的统一研讨,又要兼顾到教师个体“点”上的需要和自主创新。提前一周,由主备教师将整单元的方案拿出来,给其他教师说说设计理念、流程和意图,其他教师针对第一稿,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拓展思路,寻求最佳的方案。主备教师吸纳大家的意见,形成集体备课定稿,其他教师根据定稿,根据班级学情,创造性使用教学方案。集体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落实为实际教学,就告一段落了。完整的集体备课应该是教学前对预案的研讨和修改,加上教学中的调适,以及教学后的反思。因此,在验证集体备课成果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角度来观察、了解、记录、分析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借助集体备课这一平台将自己对教育行为及其教学效果的分析、反思,与大家分享交流,积极探索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经历这样系统的集体备课能使我们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同课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来源:铁岭镇中心校撰稿:隋金武审阅:吴菲、冯念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首批辽宁省教育世家记铁岭市高级中学任艳家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lingshizx.com/tlsxw/8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