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三

在线粒体中,线粒体DNA能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下列物质或结构中,线粒体不含有的是(   )

A.信使RNA  B.转运RNA  C.核糖体  D.染色质

2.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结合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与DNA结合后都能调控基因表达B.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子结合启动转录的起始C.RNA与蛋白质的结合在细胞生物中普遍存在D.DNA与RNA的结合可发生在HIV中

3.如图,图中甲表示酵母丙氨酸tRNA的结构示意图。乙和丙是甲相应部分的放大图,其中已知Ⅰ表示次黄嘌呤,能够与A、U或C配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tRNA的P端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②丙氨酸的密码子与反密码子是一一对应的③单链tRNA分子内部存在碱基互补配对④转录丙所示序列的双链DNA片段含有3个腺嘌呤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某同学用黑藻叶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后,进一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观察到细胞中有螺旋带状叶绿体B.由于叶片薄,叶肉细胞少,被卡尔文用作发现光合作用过程的实验材料C.高浓度乙醇可引起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细胞液浓度可能等于细胞外液的浓度

5.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实验有两个自变量B.D点比B点CO2吸收量高原因是光照强度大C.实验结果表明,在40%-60%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D.制约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土壤含水量

6.C1、C2、C3、C4是某动物体的4个细胞,其染色体数分别是N、2N、2N、4N,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1、C2可能是C4的子细胞B.C1、C3不一定是C4的子细胞C.C1、C2、C3、C4可能存在于一个器官中D.C1、C3、C4核DNA分子比值可以是1:2:2

7.HIV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具有HIV抵抗力、且CCR5基因异常的捐赠者(甲)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患有HIV(感染HTV十多年)的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HI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造血干细胞只通过增殖就能产生各种血细胞B.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下降C.艾滋病患者的HIV不侵染B细胞,是因为B细胞没有编码CCR5的基因D.捐赠者(甲)感染HIV后,能够发生体液免疫,不能发生细胞免疫

8.miRNA是非编码RNA,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图为miRNA形成及发挥作用,抑制M蛋白(M基因控制合成)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在miRNA基因与M基因的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会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B.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部分细胞内出现miRNA控制合成的相关蛋白C.M蛋白不能合成的原因是miRNA蛋白质复合物影响了相关酶的活性D.M基因的mRNA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在不受影响时,提升翻译效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9-10题

9.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绝大部分来自线粒体。很多研究发现线粒体损伤导致的细胞能量代谢异常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细胞在有氧、无氧情况下分别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肿瘤细胞无论在有氧或无氧情况下,都主要通过无氧呼吸进行代谢,并释放大量乳酸。肿瘤细胞产生的乳酸可被单羧酸转运蛋白(MCT)转运出肿瘤细胞,以防止乳酸对细胞自身造成毒害。研究发现,患者的肿瘤细胞中存在有缺陷的CcO(细胞色素C氧化酶,它参与氧气生成水的过程)。进一步研究发现仅破坏CcO的单个蛋白质亚基,可导致线粒体功能发生重大变化,引发线粒体激活应激信号到细胞核,细胞核中促进肿瘤发展基因的表达量均上升,进而细胞表现出癌细胞的所有特征。基于这些发现,研究人员可找到一些肿瘤治疗的潜在药物作用靶点,从而达到控制和治疗癌症的目的。上述资料中涉及的细胞呼吸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肿瘤细胞生长旺盛,比正常细胞消耗的葡萄糖更多B.正常细胞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C.肿瘤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D.CcO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位于线粒体内膜

10.结合材料推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抑制癌细胞中单羧酸转运蛋白(MCT)功能,阻止乳酸排出,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B.破坏CcO后可能引起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C.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基因突变后可能会使细胞周期缩短D.CcO功能的研究表明,细胞能量代谢异常是细胞癌变后导致的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1-12题

北美的黄石国家公园内,野生狼种群在历史上曾被人为清除。20世纪90年代中期,公园管理者把狼重引入黄石的生态系统。作为群居的大型食肉动物,狼成为公园内野生马鹿的主要捕食者,而马鹿的取食则影响着园内植物的生长。在-年期间,随着狼种群数量的持续增长,研究者在马鹿被狼被捕食风险低和捕食风险高的地方,分别测量了三角杨(马鹿的主要食物之一)被啃食植株的比例与平均植株高度,结果如图所示(*代表数量少)。请根据这些信息,完成以下问题。11.根据这些信息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被狼捕食的压力增加可以使马鹿对植物的啃食强度明显下降B.在马鹿被捕食风险高区域中的三角杨的生长比在风险低区域更困难C.狼的引入不仅可以调节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性D.马鹿被捕食风险高区域内三角杨被啃食比例的变化趋势与捕食风险低区域内相反

12.如果从该生态系统中移除狼,那么以下情况中会发生的有(   )

①被马鹿啃食的三角杨的比例将增加②三角杨幼树每年实际增长的高度将增加③马鹿对三角杨的啃食强度将降低④三角杨的生长将受到更强的抑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3.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一种微小囊泡,其中可含有蛋白质、mRNA、DNA片段等生物活性物质。科研人员对外泌体在乳腺癌细胞间耐药信息的传递方式进行了相关研究。

(1)获得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株MA,并提取其外泌体AE,将AE与乳腺癌细胞阿霉素敏感株M共培养12h,测定阿霉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①可利用______技术示踪AE的去向。②AE可以被M细胞摄取,此过程依赖于______.③比较三组实验结果,初步说明______.(2)研究发现多耐药基因(MDR)表达产物是P-gp,该蛋白有ATP依赖性载体蛋白活性,可将药物(阿霉素)通过______方式转运至细胞外,使细胞具有耐药性。(3)检测发现M+AE共培养后的M株P-gp表达量提高,为探究其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已知P-gp半衰期(降解50%所需要的时间)约为14~17h.实验结果否定了外泌体仅通过携带P-gp的方式传递耐药信息,判断依据是______.推测可能的其他方式是______.(4)下列关于外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可参与细胞间通讯B.可实现基因跨细胞表达C.可望成为药物载体D.不能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14.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见图1(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

(1)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一方面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另一方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2)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关,肥胖、体力活动不足的人易发生胰岛素抵抗,但由于胰岛素水平______,使血糖能够维持正常。继续发展,______细胞因长期过劳而衰竭,因炎症反应而损伤,进而形成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3)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重吸收回血液。当血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将形成糖尿。试分析SGLT-2抑制剂辅助治疗血糖高的原理:______。(4)将糖尿病患者(志愿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用SGLT-2抑制剂(每日一次口服10mg)联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仅用胰岛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按照糖尿病饮食要求用餐、适量运动,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使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均稳定在血糖控制目标范围内,结果如图2。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实验组结果出现的可能原因:______。(写出1种可能原因即可)

15.生长素(IAA)对植物根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IAA作用机制,科研人员做了如下研究。

(1)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植株,并检测拟南芥植株中一系列基因的表达量,其中V蛋白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1。由图得知V蛋白基因表达量______,推测V蛋白可能参与IAA作用过程。(2)已有研究表明,V蛋白需要与其它蛋白质结合发挥作用。科研人员为了寻找细胞中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图2所示体系(YN、YC两种蛋白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利用相关蛋白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实验处理如表1。表1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的实验组别

组别

导入的表达载体

预测结果

对照组1

yn

对照组2

yn

yc-x

无荧光

对照组3

yc

无荧光

实验组

yn-v

yc-x

注:X1、X2、…代表一系列待检测蛋白质;yn基因控制YN蛋白的合成,以此类推。请完成表中对应的内容: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利用此方法选出了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R蛋白,V蛋白将R蛋白运输并定位在细胞膜上,从而使R蛋白接受胞外信号,利于主根的生长。

16.为使水稻获得抗除草剂性状,科研人员将除草剂草甘膦抗性基因转入水稻植株,获得抗草甘膦转基因水稻。

注:GUS基因表达产物经染色能从无色变成蓝色(1)将草甘膦抗性基因作为______,与Ti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2)用______处理农杆菌后获得感受态细胞,将其与基因表达载体混合完成______后,在添加潮霉素的培养基中,经筛选1得到含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3)取某品种水稻的幼胚,先进行______处理,然后接种到培养基中,水稻幼胚细胞发生______形成愈伤组织。用含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侵染该愈伤组织。(4)利用PCR技术,可以鉴定被侵染的愈伤组织中是否含有草甘膦抗性基因。草甘膦抗性基因的部分序列如下:5---ATGGCT……AGGAAC---33---TACCGA……TCCTTG---5根据上述序列应选择引物______(填字母)进行PCR。(多选)A.引物:5-TACCGA-3B.引物:5-GTTCCT-3C.引物:5-AUGGCU-3D.引物:5-ATGGCT-3(5)除了鉴定愈伤组织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以外,还可以利用GUS基因表达产物的鉴定进行图中的筛选2,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______。两次筛选后得到的转基因愈伤组织经过细胞的______过程,获得转基因水稻。

17.某多年生植物的宽叶和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红花和白花由等位基因R、r控制。用两种纯合植株杂交得到实验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亲本组合

F1

F2

宽叶红花

宽叶红花

宽叶白花

窄叶红花

窄叶白花

宽叶白花♀×窄叶红花♂

98

61

63

20

宽叶白花♀×窄叶红花♂

62

61

21

(1)F2中出现的四种表现型的比例约为______,研究小组经分析提出了两种假说。假说一:F2中有两种基因型致死且致死的基因型为______。假说二:______。(2)请利用上述实验中的植株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检验假说二。(要求:写出简要实验设计思路,并指出支持假说二的预期实验结果。)(3)如果假说一成立,用F2中宽叶红花自交,后代窄叶白花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D

解:A、翻译的过程需要信使RNA作为模板,线粒体含有信使RNA,A错误;B、线粒体翻译的过程需要转运RNA携带氨基酸,线粒体含有转运RNA,B错误;C、线粒体中蛋白质的合成离不开核糖体,线粒体含有核糖体,C错误;D、染色质是细胞核中DNA的载体,线粒体中不存在染色质,D正确。故选:D。1、由题目信息可知,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其中的DNA能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2、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3、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叫做翻译。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2.C

解:A、DNA和DNA水解酶结合后,导致DNA水解,无法调控基因表达,A错误;B、RNA聚合酶能结合在基因的启动子上,从而启动基因的转录,B错误;C、RNA的类型包括:mRNA,tRNA和rRNA,rRNA与蛋白质组成核糖体,在翻译过程中mRNA、tRNA都至少与核糖体结合,所以RNA与蛋白质的结合在细胞生物中普遍存在,C正确;D、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异养生物,病毒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内的代谢系统和营养物质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所以DNA与RNA的结合发生在宿主细胞中,D错误。故选:C。1、原核细胞无核膜、核仁和染色体,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能发生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但是过程有所不同。3、启动子位于基因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序列,能启动基因转录过程。本题以生物大分子为题材,考查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病毒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病毒的结构及增殖方式,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D

解:①结合氨基酸的部位是图中tRNA的3-OH端,①错误;②据题意,丙氨酸的反密码子是IGC,则丙氨酸的密码子可能是ACG、CCG、UCG,②错误;③tRNA分子的双链部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单链部位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③正确;④转录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丙的双链DNA片段为TGGACGAG/ACCTGCTC,④正确。故选:D。转运RNA是指具有携带并转运氨基酸功能的一类小分子核糖核酸。大多数tRNA由七十几至九十几个核苷酸折叠形成的三叶草型短链组成,主要作用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在mRNA指导下合成蛋白质,即以mRNA为模板,将其中具有密码意义的核苷酸顺序翻译成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顺序。tRNA与mRNA是通过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相互作用而发生关系的。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重点考查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tRNA的种类、特点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D

解:A、黑藻叶片中叶绿体为椭球形或球形,A错误;B、由于黑藻含有较多的叶绿体,被卡尔文用作发现光合作用过程的实验材料,B错误;C、高浓度的乙醇会使细胞失水死亡,C错误;D、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正确。故选:D。黑藻叶片细胞含有较多的叶绿体,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也可以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黑藻叶片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液泡,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但黑藻叶片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叶绿体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5.A

解:A、据图可知,此实验有土壤含水量、光照强度和是否施肥共三个自变量,A错误;B、D点与B点之间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所以D点比B点CO2吸收量高原因是光照强度大,B正确;C、不管光强是umol。m2.s-1,或者umol.m2.s-1,在土壤含水量在20%~40%的条件下施肥和没施肥是一样的,而在土壤含水量在40%~60%的条件下施肥,明显施肥效果显著,C正确;D、据图可知,C点和D点光强相同,而C含水量为20%,D含水量为60%,说明C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D正确。故选:A。观察曲线图可以发现,该实验中具有三个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无机盐和含水量。在光照强度增强、含水量增加、施肥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均增加。并且施肥的玉米在土壤含水量为40%以上时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增强。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分析图象、曲线的能力。6.A

解:A、C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而C4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此C1不可能是C4的子细胞,A错误;B、C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C3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C4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此C1、C3不一定是C4的子细胞,B正确;C、根据C1、C2、C3、C4中染色体数目可知这些细胞有丝正进行有丝分裂,有些正进行减数分裂,可能存在于同一个器官--睾丸或卵巢,C正确;D、C1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3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4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此三者的核DNA分子比值可以是1:2:2,D正确。故选:A。分析题文:C1中染色体数为N,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C2和C3中染色体数为2N,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4中染色体数为4N,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7.D

解:A、造血干细胞通过增殖和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A错误;B、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下降,B错误;C、滋病患者的HIV不侵染B细胞,是因为B细胞编码CCR5的基因没有表达,C错误;D、由于捐赠者的CCR5基因异常,不能正常表达CCR5,HIV不会攻击T细胞,HIV不会进入T细胞内,因此不会发生细胞免疫,D正确。故选:D。1、HIV侵染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2、紧扣题干信息“HIV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答题。本题以艾滋病的治疗为背景,考查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HIV的致病原理,能紧扣题干信息“HIV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A

解:A、在miRNA基因与M基因的转录过程中,是由DNA形成RNA的过程,RNA聚合酶会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A正确;B、miRNA是一类非编码RNA,细胞内不会出现mi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B错误;C、M蛋白不能合成的原因是miRNA蛋白质复合物与M基因的RNA结合,影响了翻译过程,C错误;D、M基因的mRNA可以相继结合(不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在不受影响时,提升翻译效率,D错误。故选:A。当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的某一启动部位结合后,启动DNA转录形成RNA。根据题图可知,miRNA基因在核内转录成mRNA后,经过初步加工,然后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中,在细胞质中与蛋白质结合形成miRNA-蛋白质复合体物,该复合物与M基因的mRNA结合,从而导致M基因mRNA翻译过程受阻。本题以“某真核细胞内形成该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系统、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据此从图示中提取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9.B

解:A、肿瘤细胞生长旺盛,需要更多的能量,而且主要通过无氧呼吸进行代谢,故比正常细胞消耗的葡萄糖更多,A正确;B、正常细胞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B错误;C、根据题文可知,肿瘤细胞主要通过无氧呼吸进行代谢,无氧呼吸仅在第一阶段合成ATP,故肿瘤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C正确;D、CcO参与氧气生成水的过程,即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D正确。故选:B。1、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2、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本题考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场所及物质变化,能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D

解:A、抑制癌细胞中单羚酸转运蛋白(MCT)功能,阻止乳酸排出,可对肿瘤细胞造成毒害,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A正确;B、根据题文,破坏CcO后,可使细胞表现出癌细胞的所有特征,癌细胞的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易扩散转移,B正确;C、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基因突变后,可能造成细胞癌变,使细胞周期缩短,C正确;D、根据题文“CcO参与氧气生成水的过程”可知,CcO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仅破坏CcO的单个蛋白质亚基,就可导致线粒体功能发生重大变化,进而细胞表现出癌细胞的所有特征”,即因为破坏了线粒体中有氧呼吸的关键酶,导致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异常,引发细胞癌变。因此CcO功能的研究表明,细胞能量代谢异常是细胞癌变产生的原因,D错误。故选:D。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本题考查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防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11.B

解:AB、根据分析可知,在马鹿被捕食风险高的地区,三角杨平均植株高度逐渐增加,说明被狼捕食的压力增加可以使马鹿对植物的啃食强度明显下降,三角杨的生长风险高区域比在风险低区域容易,A正确;B错误;C、狼的引入不仅可以调节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性,C正确;D、在马鹿被捕食风险低的地区,三角杨被啃食比例逐年升高,马鹿被捕食风险高区域内三角杨被啃食比例逐年下降,与前者相反,D正确。故选:B。本题涉及的食物链为:三角杨→马鹿→狼。据图可知,马鹿被捕食风险高区域内三角杨被啃食比例逐年下降,三角杨平均植株高度逐渐增加,增加幅度明显高于马鹿被捕食风险低区域。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额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12.B

解:①③④如果从该生态系统中移除狼,马鹿的数量增加,马鹿对三角杨的啃食强度将增加,三角杨被马鹿啃食的三角杨的比例将增加,三角杨的生长将受到更强的抑制,①④正确;③错误;②由于马鹿的啃食作用增强,三角杨幼树每年实际增长的高度将降低,②错误。故选:B。本题涉及的食物链为:三角杨→马鹿→狼。据图可知,马鹿被捕食风险高区域内三角杨被啃食比例逐年下降,三角杨平均植株高度逐渐增加,增加幅度明显高于马鹿被捕食风险低区域。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13.荧光标记或同位素示踪;细胞膜的流动性;AE可向M传递耐药信息,一定程度提高了M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主动运输;P-gp半衰期为14~17h,72h时AE携带的P-gp几乎完全降解,但M+AE组的P-gp仍显著高于M组;外泌体通过携带MDR的mRNA的方式传递耐药信息;ABC

解:(1)①外泌体AE是细胞分泌的一种微小囊泡,能在乳腺癌细胞间传递信息,所以可利用荧光标记或同位素示踪技术示踪AE的去向。②AE可以被M细胞摄取,发生了微小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此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③根据题意和图示曲线分析可知:将AE与乳腺癌细胞阿霉素敏感株M共培养12h,抑制率比乳腺癌细胞阿霉素敏感株M单独培养要低,比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株MA单独培养要高,说明AE可向M传递耐药信息,一定程度提高了M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2)由于P-gp有ATP依赖性载体蛋白活性,说明将阿霉素转运至细胞外需要载体协助,且消耗能量,所以转运方式为主动运输。(3)根据图2和图3分析,P-gp半衰期为14~17h,72h时AE携带的P-gp几乎完全降解,但M+AE组的P-gp仍显著高于M组,说明外泌体不仅通过携带P-gp的方式传递耐药信息,而且还能通过携带MDR的mRNA的方式传递耐药信息。(4)综上所述,外泌体可参与细胞间通讯,可实现基因跨细胞表达,也可望成为药物载体,而且能存在于细胞内液中。故答案为:(1)①荧光标记或同位素示踪②细胞膜的流动性③AE可向M传递耐药信息,一定程度提高了M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2)主动运输(3)P-gp半衰期为14~17h,72h时AE携带的P-gp几乎完全降解,但M+AE组的P-gp仍显著高于M组外泌体通过携带MDR的mRNA的方式传递耐药信息(4)ABC外泌体是一种由肿瘤细胞主动分泌至胞外的囊状具膜小泡,这些外泌体能与肿瘤细胞膜融合并促进肿瘤的侵袭和扩散,帮助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本题以研究外泌体在乳腺癌细胞间耐药信息的传递方式为素材,考查生物膜系统、物质跨膜运输和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利用和储存高于正常值胰岛B细胞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降低血糖SGLT-2抑制剂改善胰岛素抵抗,使外源胰岛素使用量减少;SGLT-2抑制剂一定程度上修复胰岛B细胞功能,使内源胰岛素增加,外源胰岛素使用量减少

解:(1)据图1分析可知,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内信号分子的传导,引起GLUT-4基因表达增加,一方面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另一方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2)如果发生胰岛素抵抗,血糖浓度高,胰岛B细胞的分泌增强,故胰岛素的分泌量会高于正常人。如果长期如此,胰岛B细胞会过劳而衰竭,因炎症反应而损伤,进而形成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3)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降低血糖,所以具有辅助治疗糖尿病的作用。(4)根据图2分析可知,SGLT-2抑制剂改善胰岛素抵抗,使外源胰岛素使用量减少;SGLT-2抑制剂一定程度上修复胰岛B细胞功能,使内源胰岛素增加,外源胰岛素使用量减少。故答案为:(1)利用和储存(2)高于正常值胰岛B细胞(3)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降低血糖(4)SGLT-2抑制剂改善胰岛素抵抗,使外源胰岛素使用量减少;SGLT-2抑制剂一定程度上修复胰岛B细胞功能,使内源胰岛素增加,外源胰岛素使用量减少据图分析:图1中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内信号分子的传导,引起GLUT-4基因表达增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氧化分解及储存。图2中,实验中治疗时间越长,实验中的胰岛素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5.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yc无荧光yn-v有荧光或无荧光

解:(1)根据图1分析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V蛋白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由此可以推测V蛋白可能参与IAA作用过程。(2)为了寻找细胞中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图2所示体系(YN、YC两种蛋白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利用相关蛋白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结合图2可知,表中对应的内容分别是:①yc、②无荧光、③yn-v、④有荧光或无荧光。故答案为:(1)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2)yc无荧光yn-v有荧光或无荧光分析图1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V蛋白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由此可以推测V蛋白可能参与IAA作用过程。为了寻找细胞中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图2所示体系(YN、YC两种蛋白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利用相关蛋白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提升了学生获取图表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实验知识,注重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的过关。16.目的基因CaCl2转化消毒脱分化BD表达再分化

解:(1)表达载体的构建是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后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连接,从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题中以草甘膦抗性基因作为目的基因。(2)依据图中信息,农杆菌用CaCl2处理后变成感受态细胞,将其与基因表达载体混合完成转化后,在含有标记基因表达的潮霉素培养基中筛选,从而获得含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3)取某品种水稻的幼胚,先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接种到培养基中,水稻幼胚细胞发生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用含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侵染该愈伤组织。(4)已知草甘膦抗性基因的部分序列,由于PCR技术中,子链合成的方向是从5到3,因此应选择引物B、D进行PCR。(5)除了鉴定愈伤组织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以外,还可以利用GUS基因表达产物的鉴定进行图中的筛选2,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表达。两次筛选后得到的转基因愈伤组织经过细胞的再分化过程,获得转基因水稻。故答案为:(1)目的基因(2)CaCl2转化(3)消毒脱分化(4)BD(5)表达再分化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应用相关知识,识记和理解目的基因的获取、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目的基因的检测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5:3:3:1AaRR、AARrF1中基因型为A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以F1中的宽叶红花作为父本或母本分别与F2中的窄叶白花测交,观察子代的表型并统计比例。若两种方式的测交实验中有一种子代出现宽叶白花:窄叶白花:窄叶红花=1:1:1(子代不出现宽叶红花),则假说二成立

解:(1)根据分析,F2中宽叶红花:宽叶白花:窄叶红花:窄叶白花=:61:63:20,约等于5:3:3:1,假说一中A_R_个体有致死基因型,仅基因型为AaRR、AARr致死能得到5:3:3:1,第二种情况则是某种基因型致死,存在双显性的个体死亡,则雄配子中或雌配子中存在双显性的配子致死。(2)假说二是AR的配子死亡,则AaRr只能产生Ar:aR:ar=1:1:1三种基因型的配子,将其和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应只表现出三种表现型,具体方案为:以F1中的宽叶红花作为父本或母本分别与F2中的窄叶白花测交,观察子代的表型并统计比例。若两种方式的测交实验中有一种子代出现宽叶白花:窄叶白花:窄叶红花=1:1:1(子代不出现宽叶红花),则假说二成立。(3)正常条件下,子二代宽叶红花的基因型9A_R_,分别是1AARR、2AaRR、2AARr、4AaRr,如果假说二成立,每一种基因型都缺少1,则基因型及比例是AaRR:AARr:AaRr=1:1:3;如果假说一成立,宽叶红花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RR:AaRr=1:4,AARR自交后代都是AARR,占总数的,AaRr自交,窄叶白花的比例是aarr=,由于AaRR、AARr死亡,死亡的比例是,因此后代窄叶白花的比例是÷(1-)=。故答案为:(1)5:3:3:1AaRR、AARrF1中基因型为A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2)以F1中的宽叶红花作为父本或母本分别与F2中的窄叶白花测交,观察子代的表型并统计比例。若两种方式的测交实验中有一种子代出现宽叶白花:窄叶白花:窄叶红花=1:1:1(子代不出现宽叶红花),则假说二成立(3)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Rr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R_(1AARR、2AaRR、2AARr、4AaRr):A_rr(1AArr、2Aarr):aaR_(1aaRR、2aaRr):aarr=9:3:3:1。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满足9:3:3:1的使用条件,解释性状偏离比出现的原因,并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并对后代进行概率计算。

电子档见最后

每日分享大量资料。更多电子档资料请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lingshizx.com/tlsxw/81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