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满洲国的城市开原篇
开原老城,开原城,始建于辽天显元年,即公元年。明洪武二十一年(年)更名开原城。明洪武二十六年(年)重建,城市规划按周礼礼制设置十字型中轴线,核心点为钟鼓楼,用于时辰变化、战事到来的通讯用途。城池为外砖内土城墙之城池,占地面积3.03平方公里,据康熙本《开原县志》记载,明初“因旧土城之东修筑砖城”。
(航拍图看开原老城旧址,图片来自新浪博友“柳塘寒士”的博客,感谢!)
老城原址呈正方形,用特制青砖砌制,城高三丈五尺,周长十三华里零二十步,护城河宽四丈,深一丈,周长十三里零二十步,辟有四门,东称“阳和门”,西称“庆云门”,南称“迎恩门”,北称“安远门”。城墙之上设有四座角楼,城墙宽阔,可通马车。城外四周设有护城河,城中心建有钟鼓楼一座。明代的城池毁于后金天命四年(年)后金八旗军攻取开原城之后。
(开原南城门上方,原本镶嵌石板,用满汉两文书写:“迎恩门”。上图为沙俄占领时的开原南门。城门上方挂上横额。字迹虽然不清,但大体还能辨认,大概是:“大俄国大清国同歌开原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城内百姓在开原南门“欢迎救国义勇军”)
(重新修建后的开原南门,图片来自开原新闻网)
(日俄战争时期,开原古城城墙上的“望京楼”,可能为角楼。)
(日俄战争前,沙俄拍摄的开原古城城墙上的“望京楼”)
今辽宁省开原市老城街,即开原古城,地处辽河中游左岸。乾隆四十三年(年),皇帝东巡,亲自拨银二十一万四千五百两,重建开原城,四十七年完成。墙高降为二丈四尺,顶宽一丈。道光三年(年),知县福谦又将全城重新修整。民国十八年本《开原县志》记:“新城周围丈尺,仍依旧制”。可见,清代复建的开原城,仍旧是城周围十二里二十步、护城河周围十三里二十步。民国年间中长铁路设计经过古城,因乡绅一致保护古城而被迫改道。
(民国时期,从远处远眺开原老城)
(清末时的一段开原城墙)
(南城墙旧影)
以下截图图片来自新浪博友“柳塘寒士”的博客,感谢!!
(古塔,城墙,护城河)
(开原城安远门(北门)遗迹)
(开原城西城墙保存相对完整,由西门向北绵延约一公里长)
(开原阳和门(东门)遗迹,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指挥的八旗兵就是从此处攻入开原城的。)
城内钟鼓楼,据考证最早的建于明代初期,即始建砖城之时,原有钟鼓楼各一座。明朝成化二十年(年),因辽东地震而塌毁。清乾隆四十七年(年),开原老城复建砖城即将竣工时,城内商民捐资重新修建了钟鼓楼。这座钟鼓楼木质结构,全高21米,基高二丈,阁楼两层,旋起四门,可通四街。并将崇寿寺2吨重铜钟悬于钟鼓楼上。当时在任知县明亮,曾在《新建钟楼记》中赞道:“环窗拱列,星河落檐前,鼓角惊于地底。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洵可谓肃慎之大观矣。”可惜,同治七年(年)时,这座钟楼因遭雷火烧毁,铜钟也被烧坏。同治八年,城内众商民再次捐资,重修钟鼓楼。新建的钟鼓楼砖木结构,高七丈,楼起三层,顶层悬有新铸的铁钟一口,重四千多斤,声音洪亮。
(开原城内钟楼)
(清末开原老城街道和钟楼旧影)
(如今开原的钟鼓楼,图片来自百度搜索,感谢原拍摄者!!)
钟楼上层檐下,四面悬挂匾额。南书“启迪文明”,北书“闻声兴感”,东书“警觉斯民”,西书“高耸云霄”。这四幅题字,出自县知事章启槐(—年任职)手笔。当时鼓楼派有更夫。入夜,一更,敲钟一下;二更,敲钟二下,一直敲到五更。城内,如若失火,以东西南北四街为准,按“东三西四,南五北六”的规定撞钟。据考证,更夫敲钟,到年初停止。
城内钟楼在六百余年中,曾数次被毁。最后一次是人为拆除。年,老城镇革命委员会,以妨碍战备交通为由,将同治八年所建的钟鼓楼彻底拆除,楼上悬挂的大钟,也被砸碎卖掉。现存钟鼓楼是年七月重建的,高度只有四丈五尺,比同治八年所建钟楼矮二丈余。
(「満洲写真大観 縮版」(大正11年11月15日 満洲日日新聞社)より「開原城内の市街」,这是年日本人守屋秀也拍摄的开原老城的老照片。)
(开原城内“御大典”庆典活动)
(年开原附近中固桥)
(清末,开原城外河中捕鱼者)
(民国时期开原城外旧民居和崇寿寺古塔)
解放后该城的城墙、城门、钟鼓楼、真武庙、社稷坛、忠孝祠等建筑几乎都被拆除。现原东门处还有一段带砖的残墙,因为解放后作为民居的山墙而得以保留至今。城西、城北还有比较长的城墙和护城河等遗迹,城墙外包砖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了夯土的墙芯。在城的东北还有开原城的旧八景之一的“线河烟柳”,线河-全称金线河,由东向西流入老城,在线河村处形成河湾,此处两岸,绿柳成荫,如雾如烟,景色怡人,特别是虹桥一带,最具特色,因此这里就成了开原老城的八景之一。
(城内有开原古代八景之一“线河烟柳”,新图片来自新浪博友“柳塘寒士”的博客,感谢!)
伪满时期的开原市街,20世纪初,开原新城当时只是一片旷野,附近有小孙家台、许家台和石家台三个小村落,居住着二百零九户人家。每当夏季,杂草繁茂,葛藤丛生,夜间狼狐出没,其吼哮之声常达居民之耳。到年东清铁路南线(长春到大连)开始通车,在开原只修了一个简易火车站(现在的货物处)。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沙俄手中接管了开原“附属地”,年4月“满铁”又接收了这里的土地和建筑物。
(开原附属地街道图)
(开原驿前通)
日本侵略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和加强对东北的掠夺,于年制定了开原新城市街规划,民国初年(年)大事兴修,车站至现在开原的解放路以北和转盘街以西建成房屋和机关。同时鼓励中国人和日本人来居住,中国人移住于“附属地”者,随之增加。“满铁”又进一步致力于诸般设备,年已建成了完整的开原街道和上下水设施。据资料记载,当时在开原新城中国人有户、人,日本人户,人,朝鲜族人70户人,俄国人1户2人。
(「満洲写真帖」(大正15年4月15日再版 東京堂)より「開原掬鹿大街」)
(伪满时期辽宁开原县掬鹿街)
(「満洲写真帖」(大正15年4月15日再版 東京堂)より「開原大街ノ満鉄地方事務所竝ニ公会堂」)
(伪满时期的开原县大街)
在此以前,大宗运输,多靠水路。附近地方能通舟楫的河流,唯有辽河,较大的码头当数铁岭和通江口。距开原较近的英守屯有一小码头,因交通不便,出入货物有限,所以铁岭就成为附近地区货物集散和贸易的中心。这时,铁路运输取代了辽河的水运,一向由铁岭集散的大豆、高梁等特产物便转向开原。因为开原比铁岭距其原产地的东部山区——当时称为开原背后地的西丰、西安(辽源)、东丰、海龙、辉南、柳河等县较近,运输等各种费用比较低廉,所以开原作为特产物市场急剧地发展起来,商人云集,店铺林立,人口往来与日俱增。据一九二九年资料记载,特产物岁登市量:大豆,吨;高梁,吨;玉米34,吨;谷子79,吨:杂粮23,吨;木材3,立方米;豆油吨;豆饼为3,吨;其它物品34,吨。伴随着特产物贸易的发展,也诱发了加工业的发展,市面顿时繁荣起来,开始形成商业城市。当时中国人经营的商业:特产商有公济栈等三十八家;丝绸店有永庆东等十三家;木材金物商有天合元等十七家;洋行商货有德祥厚等十二家;果子店有稻香村等十九家:煤炭商有震泰煤局等五家;饭店有福宾楼等三十二家。此外,还有钱庄、烟庄、茶庄、当铺、皮铺、理发店等等计五十八家。
(「満洲写真大観 縮版」(大正11年11月15日 満洲日日新聞社)より「開原の新市街」)
(「全満洲名勝写真帖」(年不詳 日信洋行)より「開原満人街」)
随着市街的发展,“附属地”面积也逐渐扩大。年占地面积是6.09平方公里,年增为6.63平方公里。自年12月开始从附近村落迁来几户日本商人,到年11月末,中国人和日本人合计共有53户,人。随着商业的发展,到年末,中、日合计巳增至户,人口人。到年12月末,中日人合计达户,人口达人。至年新中国成立止,开原镇从百十户人家,几百口人增加到3.3万人,建城区4平方公里,10个街道区划的城镇,开原新城已初具规模。
(日伪时期开原城全景局部)
开原取引所(即交易所),原址位于今开原市孙台街路南,实验小学附近,是一座坐南朝北的二层建筑(南段为一层)。年(伪满康德六年)3月,伪开原县公署(即当时的县政府)从开原老城迁至开原街,驻进这所办公楼。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县人委(即县人民政府)还在这里办公。
上个世纪初,开原的粮谷市场(今开原三中位置),由交易所组织农户和商人做粮食买卖,如果粮商与粮商、粮商与出口商做粮食买卖,则分为期货和现货两种,都要到开原取引所登记,再到信托公司交保证书,达成交易。
交易所也是日本帝国主义掠取丰富资源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日本的交易所主要经营的是输出品的大豆、高粱、豆饼等东三省特产,在南满铁路沿线的兼营钱钞交易。最初成立的交易所,是以改善大豆贸易为目的,年在大连开设。以后渐次在开原、铁岭、辽阳、沈阳、营口等地设立。铁岭、辽阳及营口的交易所因经营不善不得以于年撤废。其他交易所则根据年日本公布的“关东州”取引所规章,年时以合股的组织,设立大连株式商品取引所。该交易所以有价证券、棉丝、麻袋、砂糖及小麦粉的交易为目的,规模很大。安东取引所以股票、镇平银、小米的交易为目的,沈阳的满洲取引所是交易股票及米谷。其中以开原取引所钱钞信托株式会社及大连取引所钱钞信托株式会社规模较大。
开原满铁地方事务所和满铁附属地,满铁开原附属地地方事务所,简称地方部,是附属地的行政机关。年12月取消附属地,改由伪开原县公署接管,改称开原街公所。具体位置在今开原宾馆路东。
一九四五年“九·三”胜利前,开原镇内,南到变电所、化工厂,东到小孙台(孙台街),北到前、后石台、王喜台,西到许台、义和屯,这一大片土地,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政府不能行使主权。这就是“满洲铁路株式会社开原附属地”,简称为“满铁开原附属地”。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是日、俄两帝国主义者,都企图染指我国东北,霸为已有。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帝国主义者,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并制订了所谓满蒙地区是他们的生命线的“大陆政策”。一八九四年七月二十五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攫取了我国的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并迫使清政府割让了辽东半岛,做为他实现“大陆政策”的战略基地。沙皇俄国看到日本将立足东北,便急不可待的纠集法、德两国出面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辽东半岛。随后,沙皇俄国以驱日有功,打着确保辽东和平的幌子,迫使清政府于一八九八年三月二十七日签订了中俄《旅大租地条约》。以租借地名义,霸占了辽东半岛和在我国东北修筑“东清铁路”(即中东铁路)的特权,并按铁路的需要,划了一定数量的“附属地”给俄国。按条约规定,在距开原(今之老城)南二十华里处,设“附属地”叫做“开原驿”,就是现在的开原镇。当时这里只是一片旷野,附近有小孙家台、许家台和石家台三个小村落,居住着二百零九户人家。每当夏季,杂草繁茂,葛藤丛生,夜间狼狐出没,其吼哮之声常达居民之耳。到一九○一年东清铁路南线(长春到大连)开始通车,在开原只修了一个简易火车站(现在的货物处)。
甲午战争后,日本侵略者虽然被迫交回辽东半岛,但并未放弃侵略东北的野心,于一九○四年一月,日本在英国的支持下,挑起了历时一年零七个月的日俄战争,通过“朴茨茅斯条约”(年)日本从沙俄手里夺得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沙俄又将从长春到大连的南满铁路连同附属地转让给日本。一九○五年三月,开原为日军秋山支队所占据。日本第四军兵站本部便设在小孙家台。同时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又设置了火车站司令部,开始只通军用车。八月十日兵站司令部迁至火车站,十一月野战铁道提理部开始经营一般铁路事务。一九○六年二月把一切军政事务交给驻屯军,由辽东军步兵第五十五联队二大队接管。同年日本仿效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而设立了“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一九○七年四月,“满铁”接收了这里的土地、建筑物,并开始了“附属地”建设。
日本侵略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和加紧对东北的掠夺,于一九○九年制订了市街建设计划,以掏鹿大街(今解放路,东西方向)、开原大街(今仍称开原大街,南北方向)为经纬,贯通其他各通道,路宽六米至二十米,总延长二万八千米。鼓励中国人和日本人来居住,中国人移住于“附属地”者,随之增加。“满铁”又进一步致力于诸般设备。此后,官衙和机关单位也逐渐增加了。在此以前,大宗运输,多靠水路。附近地方能通舟楫的河流,唯有辽河,较大的码头当数铁岭和通江口。距开原较近的英守屯有一小码头,因交通不便,出入货物有限,所以铁岭就成为附近地区货物集散和贸易的中心。这时,铁路运输取代了辽河的水运,一向由铁岭集散的大豆、高梁等特产物便转向开原。因为开原比铁岭距其原产地的东部山区——当时称为开原背后地的西丰、西安(辽源)、东丰、海龙、辉南、柳河等县较近,运输等各种费用比较低廉,所以开原作为特产物市场急剧地发展起来,商人云集,店铺林立,人口往来与日俱增。据一九二九年资料记载,特产物岁登市量:大豆,吨;高梁,吨;玉米34,吨;谷子79,吨:杂粮23,吨;木材3,立方米;豆油吨;豆饼为3,吨;其它物品34,吨。伴随着特产物贸易的发展,也诱发了加工业的发展,市面顿时繁荣起来,开始形成商业城市。当时中国人经营的商业:特产商有公济栈等三十八家;丝绸店有永庆东等十三家;木材金物商有天合元等十七家;洋行商货有德祥厚等十二家;果子店有稻香村等十九家:煤炭商有震泰煤局等五家;饭店有福宾楼等三十二家。此外,还有钱庄、烟庄、茶庄、当铺、皮铺、理发店等等计五十八家。
随着市街的发展,“附属地”面积也逐渐扩大。一九○九年占地面积是6.09平方公里,一九二五年增为6.63平方公里。自一九○五年十二月开始从附近村落迁来几户日本商人,到一九○六年十一月末,中国人和日本人合计共有五十三户,一百二十五人。随着商业的发展,到一九一七年末,中、日合计巳增至一千七百四十六户,人口—万—千零十四人。到一九二八年十二月末,中日人合计达二千三百三十六户,人口达一万九千二百二十七人。一九二七年由沈阳贯穿东山地区通往海龙的沈海铁路铺设后出现的集货竞争;和一九二九年银价下跌造成的运费下降;再加上中国人民排日情绪的高涨,登市货物曾一度明显减少,市况陷于萧条不振。但是,到了一九三一年,以“九·一八”事变为契机,日本侵略者全面占领我国东北,进而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进行了治安维持,停止了集货竞争,加强了经济统治,并采取了诸般行政措施,使特产物登市逐渐恢复,接近旧时水平。仍然保持了在“满铁”沿线作为特产物市场的优越地位。
日本侵略者为了加强对“附属地”的统治,在“附属地”内设立了地方事务所、守备队、警察署和八个分驻所、银行和贸易所等各种机构,分别掌管行政、司法、金融、贸易等各种权力。他们还负责收集“附属地”外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情报。如果说“满铁”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先锋,“附属地”就是其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附属地”的发展、扩大,就说明对我国侵略的深入和掠夺的加剧。
一九三七年(康德四年)十二月一日,由于日本不仅全部占领了东北,而且又牢固掌握了伪满的傀儡政权,为了掩人耳目,它们搞了一个叫嚷多年的“附属地行政移让”的伎俩,把“开原附属地”的经营权移交给伪满洲国。一九三九年(康德六年)开原县公署由老城迁到开原站(今开原镇)。直到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这块土地才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开原消防队大楼在开原人民公园南段西侧的三角地。民国十五年(1年)建消防队大楼,做东面西,共五层,第五层为瞭望楼。
(开原消防队旧影)
横滨正金银行开原支店,年,开原有日本人开设的正金银行、正隆银行。年后,又设满洲中央银行开原支行。这些银行都设在掏鹿大街(解放路)西段路北。
(横滨正金银行开原支店旧影)
(横滨正金银行开原支店旧址)
开原公园和忠魂碑,开原公园即中央公园(今人民公园),建于年前后,南半部呈长方形,北半部为不等三角形。公园北段建有忠魂碑,纪念日俄战争中阵亡的日本官兵。
(开原の公园)
(「満洲土産写真帖」(大正11年5月10日 山陽堂書店)より「開原公園の一部」)
(「満洲写真帖」(大正15年4月15日再版 東京堂)より「開原公園内ノ忠魂碑」)
(开原忠魂碑旧影)
除此之外,在年,还建有一座“新公园”,面积不大,设置不少,解放改置工厂。位置在今开原化工机械厂厂区西半部至今铁路机务分厂的全部地区。东西长约五百米,南北约四百五十米。从现在的方形广场(当时称中央广场)向北可直达公园正中的南门。园中有一大圆形广场,为日本人打高尔夫秋处。此广场也做赛马场、运动场、军事演习场。
伪满时期开原的市政服务会所、会社
(伪满时期开原的公共汽车)
(伪满时期开原的图书馆)
(伪满时期的开原下水喞筒所)
(伪满时期开原的种植园事务所)
(伪满时期开原的种植园)
开原公会堂(开原街公所公会堂),由日本著名建筑师中村与资平设计,年开始建设,年竣工,建筑规模为地上2层,占地约坪,建筑风格为德国secession式,供中国儿童就读。解放后曾改为胜利电影院使用,拆除前还作为歌舞厅使用。
(开原公会堂主体建筑)
(开原公会堂内部)
(开原公会堂旧址)
开原警务支署,年,日本接收南满铁路之初,即设立警察署。位置在今开原大街南段路西。警察署不归满铁领导,而是隶属于关东厅警察总监,设民事、刑事二课。年3月1目设立伪警务局(后改科),下设9个警务分局(后改称警察署),1个警察大队。年下设9个警察署、40个警察分驻所,行政警察有警官77名、警士名,有长短枪支。年,开原县警务科下辖6股、2室、2所、7署、46个分驻所。警察大队下辖3个中队,7个分队,1个炮班,年时共有人,长枪支、短枪7支、迫击炮2门、炮弹发、子弹发、马37匹。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原设立日本宪兵分遣队,开原警察署辖派出所或出张所13个,管辖区域为中固至满井。
(伪满时期奉天省开原警务支署)
年日军侵占辽北地区后,辽北人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仇恨,纷纷组织起来,燃起抗日烈火。首先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兴起,继之而起的是东北人民革命军和抗日联军的发展壮大。在辽北地区主要有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五军区高荫周部、东北抗日勇军第十五路军贾秉彝部、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三十九路军赵亚洲部、辽宁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栾法章部。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等抗日武装力量,这些抗日武装力量的反抗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各县伪政权配合日军,对这些抗日武装力量进行了疯狂的围剿和野蛮的镇压。从年3月到年10月,仅在开原就进行“讨伐”57次,出动军警8人次。伪铁岭县保安总队、伪开原县警察大队、伪法库县警察大队都曾参与“讨伐”,对辽北人民进行血腥的屠杀。日伪军对抗日义勇军官兵采用了活埋、刀铡、机枪扫射、刺杀、悬首示众等屠杀手段,同时以“反满通匪”的罪名将许多平民百姓杀害。各县伪政权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至年底方将大规模的抗日武装斗争镇压了下去,但给辽北人民却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开原的日本宪兵队将反日的爱国志土肖共天绑在宪兵队院内的树上,先用刺刀扎死,再将其首级割下挂在开原城楼上示众。开原日伪军警宪特从年3月至年10月,就在开原、清原、西丰等3县交界处的49个村屯屠杀抗日军民60余次。
(开原警务支署旧影,图片来源Fotoe网站)
(后期建筑进行了改建,加盖了一层,这是拆除前的影像。图片网络搜集,感谢原拍摄者。)
年初,日伪组成安奉线地区警察讨伐队。将铁岭、开原县的日本警察编为井上中队,队长为铁岭署长井上警视,下属2个小队,第一小队队长是铁岭署岩濑警部补,有铁岭署员30名;第二小队队长是佐藤明夫警部补,有开原署员30名,加上翻译、密探共计65人。井上中队在“讨伐”中,烧山中农户住房,同抗日武装作战,2天内屠杀活动于石桥子车站以西抗日武装官兵25名。年秋,铁岭、开原县的日本警察又编入滩部队,队长是抚顺署长滩又次郎,下属2个中队和骑兵队及预备队。第一中队第二小队长为佐藤明夫,有开原署员25名。第二中队队长为铁岭署羽田警部,第一小队渡为羽田(兼),有铁岭署员30名;第二小队长为田中警部补,有开原署员25名。参与了铁岭、抚顺、兴京境内的“讨伐”,配合日军岩水守备队行动。佐藤明夫亲自枪杀了2名30岁左右的男人.并下令用轻机枪扫射惊恐乱逃的平民百姓,将1对年过50岁的夫妇打死后,还将左耳割下来带回去请功。
年2月,伪开原县警务科科附福田太郎警正奉日军命令带领县警察队参与围剿抗日武装的活动。同时,以特务股长星野忠义为总班长编成县特别搜查班,下设城厢特搜班、八棵树特搜班、下肥地特授班、上肥地特搜班、尚阳堡特搜班。任务是搜集抗日武装部队的情报,逮捕抗日地下工作者。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伪开原县城厢警察署特务主任北岛吉人警尉补指挥4名部下活动于西丰县境一带,以威远堡为中心,抓捕活动在西丰、清原一带的抗联一军三师柳万熙部,搜集情报25份,抓捕拷打抗日群众80余人,强制当地2名农民(威远堡、周家窝棚各1名)为其搜集情报。八棵树特搜班长花立照雄警尉补逮捕了5名抗日嫌疑分子,除将其中1名朝鲜人释放外,其它4名均交给当地的日本军屠杀。
开原县威远村公立国民学校毕业证书,威远堡镇位于开原市25公里寇河河畔,幅员平方公里,全镇辖11个行政村,人口2.5万人、耕地面积6.3万亩,是开原、昌图、西丰三县市交界的重镇,威远镇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历史悠久、文化繁荣,辽开公路、开丰铁路贯穿镇区中心。
(年开原县威远村公立国民学校毕业证书)
开原男子师范中学校,暂无资料,查后待补。
(开原男子师范中学校旧影)
开原寻常高等小学校,开原寻常高等小学校于年11月设立,最初为昌图县小学校的分教场,后在年独立,旧址位置在今开原二高院内。
寻常小学(“寻常”即“普通”之意),也称“在满”小学。校长、教师都是日本人,专收日本居民的子女入学。校舍为“王”字形建筑。正门冲北,东西向三栋瓦房。第一栋西段是小礼堂,第三栋东段是二层。三栋校舍之间有过廊相通。现在,“王”字形建筑,全部拆除,遗址不存。
(开原寻常高等小学校旧影)
(开原寻常高等小学校旧址部分建筑,图片来源网络。)
开原幼稚园,资料暂缺,查后待补。
(开原幼稚园旧影)
开原国民高等学校建立于年2月,最初校名为开原县普通中学校,校址在老城镇(现开原四中)。首期招收学生59名。有校舍11间。是开原县第一所中学。年起施行新学制,初中三年,校名改为开原县立初级中学校。年学校分为开原县立高级中学和开原县立初级中学校。
(开原街开原国民学校优一义组勤劳奉仕摄影纪念)
日伪当局宣布,学生劳动不合格就不予毕业。开原国民高等学校的2个班和昌图国民高等学校四年级甲班被派到公主岭,参加修建飞机场的“勤劳奉仕”劳动,开原学生负责给飞机肚子外壳铆钉,由于学生操作不熟练,学生吃的是粗高粱米饭,而劳动强度很大,劳动要求很严,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日本人的打骂。一次日本兵用铁锤子打破了开原一各学生的头,鲜血直流,全体学生向日本关东军队长提出抗议。
(日伪时期校舍(现老城四中院内))
学校建立后,购置了一些体育器材,开展了体育课的队列操练和篮球、足球运动,坚持了早操。随后又陆续购置了体育器材,体育活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练习单杠、跳箱、跳高、跳远、铅球、铁饼,球类也由蓝、足球扩展到排、网、乒乓球体育活动。民国20年6月(年)(一说为年,但根据照片上的记载为年)在开原举办了昌图、西丰、铁岭、开原四县联合运动会。开原县立普通中学校学生在田径、足、篮球等竞技项目上都取得了最佳成绩,同时也开创了开原县的各项体育新记录,这次运动会对全县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下面的照片记录了当时的颁奖情况,奖台前领奖的为开原的优胜者。
(昌西铁开四县第*届体育联合会颁奖书情景(民国二十年六月六日))
年伪满施行新学制,中学改为农科国民高等学校,校名为奉天省立开原国民高等学校。年伪满成立四平省,开原划归四平省,校名改为四平省立开原国民高等学校。年校名为辽北省立开原中学。年2月开原全境解放,同年11月学校恢复,校名为辽北省开原中学。年5月辽北省并归辽西省,校名为辽西省开原中学。
(教室之一(图书馆之侧面))
(图书馆阅览室内部)
年9月,辽西、辽东两省合并为辽宁省,校名改为辽宁省开原中学。年9月开原中学成为独立高中,校名为开原高级中学。年9月学校由老城迁至开原镇原师范、农校校址(即现高中校址)。年9月施行中学四年制,校名为开原县第一中学。年1月恢复高中招生,校名也恢复为开原县高级中学。9年开原撤县建市,学校随之改为开原市高级中学。年开原高中被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为辽宁省重点中学,年被确定为辽宁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年被命名为辽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附:各时期的校长名录
王作霖:校长(——年)
高昶:校长(——1年9月)
霍云阁:校长(1年9月——年)
霍云阁:校长(年——年)
郑禄:校长(年——年)
霍云阁:校长(年3月——年1月)
陈甫矩:校长(年2月——年12月)
孟宪民:(县长兼)校长(年11月——年2月)
阎逸民:校长(年2月——年12月)
高兴宗:校长(年1月——年12月)
高兴宗:校长(——年)
刘玉珠、陶晋级:副校长(——年8月)
徐文才:革委会主任(工宣队)(.9.27——.6.27)
李凤翔:革委会主任(工宣队)(.6.27——年底)
汪清润:革委会主任(工宣队)(年1月——年底)
梁金侠:革委会主任(年12月——年6月)
梁金侠:革委会主任(年6月——年底)
梁金侠:革委会主任(年1月——年底)
李家琦:校长(兼)(年1月——年8月)
陶晋级:校长(——2年)
张汉逊:校长(2——2年)
卢兆洵:校长(3——.9年)
张福庆:校长(.9——)
开原公学堂,年4月(大正2年)在民宅区设立,原址在今开原一中位置,当时主要招收中国学生。公学堂分南北二院,中间是马路(即今天的文化路)。南院,前些年成了“红旗小学”,现在又改建为两栋高楼。年时,班级数为8个,教职人员12人,初级班学生人,高级班学生52人。年时,班级数为8个,教职人员11人,初级班学生人,高级班学生56人。
(康德五年公学堂师生合影)
(开原公学堂旧影,图片来自辽宁省图书馆)
开原增益丝房,位于满铁附属地内,在今步行街东段路。其他资料暂缺,查后待补。
(开原增益丝房旧影)
(开原附属地商贾)
开原火车站,建于年。据《开原县志》记载,光绪二十八年(年)由中俄共建的南满支线(长春至大连)通车,6.1平方公里的“小孙家台附属地”(即开原附属地),就归沙俄军队管辖了。年,沙俄在今货物处北侧(即今孙台路的西头),修筑了简易的火车站,称孙台站。此站的站舍早已拆除。
(原沙俄所建的开原停车场)
(「満洲土産写真帖」(大正11年5月10日 山陽堂書店)より「開原停車場」)
(年,日本占领后的开原火车站)
(年,开原火车站附近,经过战争破坏后的原沙俄时期的水塔)
(遭到日俄战争破坏后的开原火车站附近的家屋)
(遭到日俄战争破坏后的开原火车站和附近的家屋)
年,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得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沙俄被迫将长春至大连的南满铁路连同附属地转让给日本。年3月,开原为日军秋山支队所占据,火车站的给水塔、供给所等设备也被日军占用。为了军事上的需要,日军设置了火车站司令部,使该火车站专供军用。同年11月,野战铁道提理部开始经营一般铁路事务。年后,日本人又将孙台站改称开原驿。
(「満洲の旅」(昭和15年 マンチュリア?デーリー?ニュース)所収の駅スタンプはこんな感じです。)
年4月,“满铁”接收了该地,开始了附属地建设。“满铁开原附属地”,全称是“满洲铁路株式会社开原附属地”,社会上又称“小孙台附属地”。面积6.63平方公里。在此之前,大宗运输多靠水路。这时,铁路运输取代了辽河水运,一向由铁岭集散的大豆、高粱等特产便转向开原。开原站的下去包括金沟子、马仲河车站。
(康德元年二月制-开原县铁路图)
(开原驿构内に於けゐ大豆野积,图片来自辽宁省图书馆)
日本的“满铁”曾两次在开原建站。第一次,在民国四年(年),修筑一青砖、薄铁覆顶火车站,位置在俄建火车站(今孙台路西头)北(移一位)。
(年拍摄的开原旧站)
第二次日本人所建车站在旧站之北米处,为红砖二层车站,当时称“开原驿”。此站于民国十六年施工,十七年竣工,十八年(年)交付使用。建筑面积平方米。此站设计先进,为“满铁”车站之一流。站舍(候车室及地下室)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办公楼(北楼)建筑面积为平方米。伪满时期,开原车站属南满铁路线上的大站。站舍建筑规模,仅次于长春(当时叫新京)、四平、沈阳、大连等站。
(满铁开原驿)
(满铁开原驿)
(“开原驿”旧影)
(「全満洲名勝写真帖」(年不詳 日信洋行)より「開原駅」)
(“开原驿”旧影,图片来自辽宁省图书馆)
(“开原驿”站内旧影)
(“开原驿”旧址,保存完好)
医院,原址医院位置。年创建,当时已设有内、外、妇、儿各科,就诊者以日本人居多,中国人去的很少。
(医院旧影)
开原城内电报电话局,设立于年2月。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在奉天电报局内开始附设长途军用电话,这是沈阳最早的长途电话。年再办了沈阳到营口、辽阳、海城、新民的长途电话。初期由电报局管理,年奉天设长途电话分局,改归电话局管理。民国初期,东三省巡阅使、奉天督军兼省长张作霖多次向各道尹发出加快设立电话的训令。到年3月,已有14个县(沈阳、开原、铁岭、海城、法库、梨树、辽源、昌图、盖平、复县、抚顺、柳河、海龙、西丰)开通了长途电话。年又架设了奉天至长春军用长途电话,并在铁岭、孙家台、四平街、公主岭、范家屯、长春等六处设有电话分局。
(开原城内电报电话局旧影)
(开原县电话线路图)
开原邮便局,年设立。邮便局主体建筑初期为一层,后期又加盖一层,两侧长度也增加延伸,正门门斗风格未变。
(早期的开原邮便局旧影)
(「満洲写真帖」(大正15年4月15日再版 東京堂)より「開原郵便局」)
开原神社,旧时位于奉天省開原神明街,日本人居住区附近,即今开原市政府院内,(大正4)年8月设立。神社坐北朝南,建筑规模较大,占地多平方米。大殿三层,红砖高脊,薄铁瓦顶,供奉天照大神(也称建国元神)神像。由政府派来的神官专管祭祀事务。日本投降后拆除。
(正面から見た社名のある石碑と鳥居と本殿。日本国旗を掲げている)
(开原神社旧影)
(开原市街地图,箭头指示位置即是开原神社)
开原城内小石塔,原老城南门迎恩门里,南大街路旁,原有一小石塔。石塔高一丈余,直径五尺多,六层,应为明代僧塔。年,因防碍交通,被移至金线河南岸。年8月前该塔已倒塌,塔身不知落于何处,只塔基尚存。今无存。
开原古城砖塔,沙俄所建“和平塔”,塔身六级,砖结构,当地人只称“砖塔”。该塔,立于城内东街柴草市。5年《开原县志》对砖塔有详细的记载:“清光绪二十八年(),俄军撤离开原老城前,在柴草市(今电影院)建一纪念塔,高约四丈,为六棱体,顶端一鸟昂首展翅,向北而立。塔基有‘普天之下,华俄永远和好’字样。光绪三十年()日俄战争爆发,第二年日军进入开原老城,遂将此塔拆毁。宣统三年()重建,后倒塌,遗址无存。”
日俄战争时期的开原城附近,日俄战争时期攻占开原的是日军第四军,日军攻占铁岭的同时,开原为日军秋山支队攻占。年3月10日日军攻占沈阳。3月26日,日将前田隆礼在率部由沈阳向开原攻击中被俄军击成重伤,抢救无效毙命,卒年五十八岁。当时日军第四军兵站本部设在当时开原城东南角的小孙家台,同年8月,兵站司令部迁居开原火车站。日俄战争后期,俄军败退至昌图老城北与日军屯兵相持,日军则屯兵昌图老城南,双方相持至8月间。此役日军伤亡七万一千人,俄军伤亡、被俘八万九千人。
(在威远的日军骑兵)
(日军开进开原城)
(日军在修葺沙河子上的木桥)
(遭到炮火毁坏的铁路桥)
(同上)
(中固的沙河子附近)
(开原北方高地,步兵第三十联队防御工事)
(开原北方高地,日军步兵64连队防御工事)
(开原城,步兵第十一旅团司令部)
(日军在清河上架桥)
(开原西北方小湾屯附近防御工事)
(日军在斩首一名所谓的“间谍”,受残害的永远是中国的百姓)
开原日本守备队,在日俄战争以后,年2月,日辽东军第55联队二大队接管了开原,年又移交给开原“满铁”守备队。当时驻守备队1个中队,年伪满洲国成立后,先后建了北大营、军火库、靶场、狼狗圈、养马棚等军事设施。
(満洲写真帖」(昭和4年3月27日改訂六版 東京堂)より「開原ノ守備隊」)
(开原の守备队正门及院内)
(开原の守备队图片来自辽宁省图书馆)
(开原独立守备队大神宫其二)
(开原独立守备队大神宫其三)
开原崇寿寺和崇寿寺塔,开原崇寿寺,又名崇寿禅寺、石塔寺,距开原市中心9公里,是辽北地区最大的古代寺庙。创始人为金代的洪理大师。明朝正统(-年)时期,规模已相当壮观,到清代,清政府对宝刹古庙更为重视,康熙曾亲临寺院,并出资助寺修缮,当时崇寿寺有大雄宝殿、娘娘庙、地藏寺及崇寿寺塔四部分组成,有僧众近百人。
(开原崇寿寺全景旧影)
(开原崇寿寺正门左右各有三方石碑,这是位于最左侧的一方。鸟居龙藏拍摄)
崇寿寺后,原还有石塔一座,以其与东塔相对,又称西塔。相传为明代所建,高二丈余。一九四五年后,此塔被当地人推倒。仅塔基尚存,塔身已不知去向。
(日本学者鸟居龙藏拍摄)
(开原石塔寺背后的石塔)
(崇寿寺内小石塔,日本学者鸟居龙藏拍摄)
(崇寿寺内小石塔)
崇寿寺塔位于崇寿寺内,资料大多称此塔始建于金正元隆年(年),为宣徽洪理大师藏骨之所。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式砖塔,塔高45.82米,塔身八面佛龛,八佛端座。龛上宝盖各有一组飞天浮雕,线条流畅,形态逼真,各角木檐上悬有铜铃,塔尖呈锥形,穿有五个铜珠。塔身各层挂有数百铜镜,西面悬有铜鼓一面。一位名为赵允昌的知县曾赋诗描述了它清代的样貌:“遥望浮图插碧空,晴霞拥护倍玲珑,层层宝镜朝含彩,面面风铃晓映红。”前清时期列为开原八景之一,曰:“古塔朝霞”。宝塔虽经历了历史的苍桑变迁,现基本保持完好。崇寿寺塔是反映古代女真民族文化的重要建筑。
(沙俄拍摄的开原崇寿寺塔)
(伪满时期的开原崇寿寺和塔,图片待考?)
(开原崇寿寺和塔,上面两张照片为日本学者鸟居龙藏拍摄)
此塔与寺在金末即见颓败,仅旧塔尚存,但已圯坏。到了明朝,有僧人来此,复寺修塔。明景泰二年(年),塔遭雷击,再次缺损。明成化元年(年),在寺僧的发动下,将塔重新修缮。此后明代曾多次修缮。日伪当局于年以修缮为名,将塔上之铜鼓、铜镜等悉数取下,宝贵文物被掠夺一空,古塔剥落不堪。“文化大革命”期间,将塔面极有文物价值的佛像全部捣毁。0年,由辽宁省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古塔进行维修,古塔重放光彩。
(年开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大会在崇寿寺塔附近)
(崇寿寺塔和新建的崇寿禅寺,图片来自百度搜索,感谢原拍摄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lingshizx.com/tlsxw/5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