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郭海平天才还是疯子
郭海平在介绍张玉宝的一幅原生作品《挣扎》
本报道发表于年《南方人物周刊》
本刊记者蒯乐昊
x
年10月10日,画家郭海平拖着一只黑色拉杆箱住进了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医院的走廊时,有人悄悄指着郭海平问:“是新来的吧?”半夜里,住在顶楼的郭海平被楼下传来的凄厉惨叫惊醒。
“那是个女人的声音,音调高亢,毫无来由,叫人毛骨悚然!”这个40多岁、平时经常大笑着展示缺牙巴的大男人突然无法入睡了,出于恐惧,他挨个打开精神病院四楼的全部电灯,开了整整一夜。
这是郭海平正式住入精神病院的第一天,巧的是,这天正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这不是刻意安排的结果,医院提出了入院请求,医院一直不同意,前后拖了10个月,他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在郭海平的入院行李中,除了电脑和必备的衣物,其余就是大量的绘画用品:彩色铅笔、油画棒、水粉颜料……他希望对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的病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艺术疗法”,收集精神病患者的艺术作品,并进而观察他们的精神世界。
在医院里,郭海平自己也继续从事艺术创作,他在未干的黑底色上,用白颜色反复打“×”。他给南京的一位艺术家朋友成勇打电话,期期艾艾地试图描述自己入院期间画的这批作品,但始终感到辞不达意,最后,他说,“如果一定要用文字解释的话,就是‘压抑’和‘否定’。”
成勇听后马上在电话那头笑了起来,说:“看来你也疯了。”
他到底要干什么?
x
医院坐落在南京著名的南郊风景区内,“南朝四百八十寺”,著名的“弘觉寺”就在祖堂山,与今天的精神病院一墙之隔。南朝最后两个皇帝死后就埋葬在此。皇帝陵墓、寺庙与精神病院,三者均与出世和灵魂有关,被神秘地安排在一起。年,弘觉寺的僧人被悉数遣送回家,寺庙就成了收容精神病人的场所。
渴望甩掉理性的人很多,真正成为疯子的人很少;醉酒的人很多,发疯的人很少。郭海平不善饮酒,唯一能喝的是黑啤,酒量一小杯,但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他有股子疯劲。
“一开始,我们都并不清楚他到底要干什么,怎么干,医院对这样的做法完全没有把握,也从来没有过先例。”祖堂山精神病院的王玉主任说。工作之余,王玉是一名艺术爱好者,她与郭海平在一次名为“病: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的艺术展上结识,并保持了多年的友谊,。
医院把住院部的四楼全部拨给郭海平使用,有几间很大的活动室,每天下午,由医生带着病人过来画画,有些人只是看看就走了,另一些愿意留下来。郭海平只提供用具,鼓励他们随心所欲地画任何自己想画的东西。
“精神疾病与艺术创作之间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一直吸引着我,在‘疯狂’和‘天才’之间的确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疯子与天才只有一线之隔,像凡?高、蒙克、贝多芬、莫扎特、康德、尼采、伍尔夫……在我的经验中似乎只有那些极富智慧、对事物极为敏感的人,只有那些不甘平庸、喜欢在自己精神世界里沉醉和畅游的人,才最容易与现实发生冲突,并在心理上留下障碍,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上便形成了某种错乱的病态表现。”
郭海平说,他周围的许多艺术家,也跟他一样,晨昏颠倒,昼伏夜出,想入非非,对商业世界和社会交际表现出各种情状的不适应,“也许,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我们这些搞艺术的,脑子也都有点问题。”
张玉宝的《怒吼》
画“怒吼”的张玉宝
x
入院后第三天,一位叫张玉宝的病人表现出的惊人天赋引起了郭海平的注意。该病人入院前在南京南湖卖小馄饨为生,初中文化,生平从未受过任何绘画训练。
张玉宝,32岁,因“渐起凭空闻语,疑人害己一月余,并持刀自卫”于年3月入院至今,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服用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王玉医生的治疗笔记
郭海平说,在他接触到的病人中,张玉宝是艺术直觉和认知能力最好的一个。他用红、黄两种强烈的对比色画了一个圆柱,上面张开大嘴,画面强烈而刺激。“直觉中,整个画面像一个勃起的阳具,但上面红颜色的眼睛,又表明这是一个人的身体。张玉宝用手指着那幅画说,这是‘怒吼’。”郭海平大感意外。
“很多人都熟悉蒙克的《呐喊》,蒙克也是被确诊为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艺术家,蒙克的《呐喊》充满紧张、挣扎和压抑的气息,相比之下,张玉宝的《怒吼》单纯又充满激情,同时具有明显的抽象意味。”
在张玉宝笔下,只要涉及到人的形象,一定都是畸形、残缺和痛苦的,他会画一个被铁丝缠绕住的小孩,或者钉满铁钉的人头。相比之下,他画的动物、蔬菜却显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他似乎非常关心人的精神世界,许多画作的正中都是一枚孤立无援的脑袋。他为自己的绘画取名:一个被繁点包围的脑袋叫《挣扎》、而另一个生出无数裂变曲线的脑袋叫《分裂》……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看,这也许都属于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无意识。
张玉宝的眼神与其他病人分外不同,精神病人服药以后眼神多少会有些涣散或呆滞,但张玉宝的眼睛骨碌碌,很狡黠,他常半低着头,可是眼睛瞟着,暗中观察别人。他会说冷笑话,善于在语言里埋伏机关打趣别人,别人笑成一团,他不笑。不发病时,看不出他有任何异常。
医院附近有一条狗,他停下来看看,“嘿,杂种狗!”——听起来好像是在骂狗,其实也是一句客观评价,该狗确实不是纯种。饶有兴趣地再看几眼,“嗯,从狗嘴这里剥,可以剥出一张整皮子来。”他喜欢跟其他病友开荤玩笑:“王军,你老婆好久不来看你了,肯定是跟别人跑了,你想老婆吗?我帮你在四病区(女病人区)找一个。”别人反过来笑话他,“你自己想老婆了吧?”张玉宝平静地说,“想有个鬼用,说不定她都改嫁了。”
张玉宝是孤儿,蜜月没过完就进了精神病院,不久他老婆也疯了,一度入院,出院后不知去向,再也没有出现过。别的精神病人有亲友探视,带烟给他们抽。只有他和王军没有,医院每天发10支香烟给他们,病人必须凭前一天抽剩的烟头去换第二天的香烟配给。医院每人每天的伙食标准是8元,香烟钱包括在其中,因此,发给他们的是最廉价的“大丰收”、“秦淮”,两块钱一包。即便如此,这10支烟也是他们漫长一天里最期盼的享受了。
张玉宝画过一幅《困兽》,一只鲜红色的野兽在深蓝色的铁笼子里咧齿长哮,他说,这画的是“没有烟抽的感觉”。在没老婆以及没烟这几件事上,他跟王军境遇相似,他笑话王军,其实也是嘲讽自己。
湖南卫视记者知道郭海平的事情以后,医院来采访。记者请张玉宝当场作画,张略一思索,随手画了四面正插的三角旗、四面倒插的三角旗,八面旗帜犬牙交错。记者不明其意,请他解释。张玉宝只说两个字“旗帜”。记者大概低估了精神病患者的智商,用对儿童说话的循循善诱口吻,问张玉宝:“旗帜怎么会有倒着的呢?”张玉宝说:“你没看见过倒着的旗帜吗?我告诉你,有,在我的心里。”
机械崇拜者王军
x
王军,49岁,农民,年5月入院,服氯氮平治疗,患者服药后在病房内表现安静,配合医护人员,有礼貌,非常有爱心,经常照顾年老体弱的病友。——王玉的治疗笔记
王军是一个典型的“老实巴交的农民”,他告诉郭海平,自己有两个儿子,供养他们读书已经非常吃力,想着将来他没钱给他们盖房子,没房子他们就娶不上媳妇,他就无比苦恼。村里周围的能人都发了财,盖起了小楼房,只有他没用,除了种地和卖苦力什么都不会。
“愁得不行的时候,我就在家里一个人抱着头哭。”郭海平说他是一个典型的“因社会贫富差距和经济压力而最终崩溃的中国农民”。
这位农民的老实和自律用一个例子就能说明。在精神病院里,医生通常不让病人喝茶,但郭海平会在绘画活动室里为病人提供茶叶,医生知道绘画需要一些兴奋感,因此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病人甚至冲着我这有茶喝才来画画的,只有王军,我要给他加茶叶,他主动拒绝说,喝茶会降低药性。于是他看着周围的病友都喝,自己一滴不沾。”
别的病人大多喜欢简单的画具,只有王军能恪守画完画马上给画笔套上笔套的规则,“他作画一定要使用直尺、圆规,离开了工具就不画画,这也反映出他是一个刻板、拘谨、安守本分的农民。”
王军每天都画一些颜色鲜艳的农用机器,比如收割机、水闸,他甚至画过一辆火车,虽然他这辈子只见过一次火车,令人费解的是,他画的大多是俯视图,他说,这是他“在天上看到的火车”。
一次王军看见一位年轻的女病人在画一块折起的布,便责问她:“你画这玩意有什么用啊?”相比之下,王军所画的器械都是在农村生活中非常实用的东西。他在住院前也常常用画画来解决苦闷,因为自己文化水平低,他甚至为自己画过一张大学毕业证书——这当然也是非常实用的。
郭海平日记里写道:“王军的精神分裂应该是他一方面固执坚守中国农民老实本分、因循守旧的传统,另一方面又迫于社会压力不得不崇拜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机械力量。他之所谓喜欢画这些机器装置,一定是希望自己在巨大的生活压力前,能像机械那样不知疲倦,并具有强大的力量。”
什么叫灵魂出窍
x
收集了大量精神病人的画作后,郭海平发现,许多精神病人的绘画都呈现出相似的特征。“比如,他们中的很多人画的都是俯视图,而且带有透视功能。”如果他们画一辆车,他们会画从空中俯瞰的效果,而且视线可以穿透钢板,画出车里坐着的人和方向盘等等。“仿佛他们的灵魂已经在天上,穿透性地俯视着我们这个世界,看了他们的画,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灵魂出窍’,什么叫‘魂不附体’。”
在入院之前,郭海平对自己的设定是“平视精神病人”——抛开悲悯和同情,平等对待。但真正接触和了解他们后,他的视角转变了。有人问他,“你教他们绘画吗?”他大笑:“我还教他们?我只能仰视他们,他们的灵魂都已经在天上俯瞰大地了,我还是在人间的凡夫俗子。”
在祖堂山精神病院里,郭海平跟几个画得比较好的病人拍肩搭背,管他们叫“大师”。
他们绘画的状态也非常具有大师风范,“这些病人落笔都很肯定,几乎从来不用橡皮修改。对颜色特别挑剔,在用色方面,特别是浓艳的对比色方面有强烈的直觉。有些人还格外自负,认为别人都不如他。”
秘密
x
在南京文艺圈里,郭海平小有名气。他创立的咖啡馆“半坡村”是南京文化人的聚集地,这里经常不定期地举办先锋影展和文化沙龙,“半坡村”的常客、作家韩东有几句自嘲诗赠给掌柜郭海平也相当合适——“牙蛀空了/就让它空着吧/剩下的已经够用。”
郭海平的笑容天真无牙,笑声格外响亮,但除了啃玉米不方便以外,他什么都能吃,还照样嗑瓜子。
郭海平在家中排行老六,是幺儿,他对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起源于他的哥哥。哥哥比他大十来岁,性格内敛,天分聪慧,身材又健壮,是父母冀望最厚的孩子。但因为在南大工作的父亲“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原本打算参军的哥哥政审不合格,改放苏北农村插队。
“那时候我还很小,大概一年级,一天放学回家,突然看见下放当知青的哥哥被人送回家了,两个大汉一左一右押着他,他被用绳子五花大绑,勒在我们家的凳子上。”他一向崇拜的高大而聪明的哥哥已经完全疯了,这成为了日后弟弟主动要求入住精神病院的隐秘动因。
家人谁也不知道哥哥在乡下发病的具体原因,只模糊地猜测是参军不成引起的失落。直到很多年后,哥哥告诉郭海平,他整整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挑灯学习《毛选》,热血沸腾,亢奋无比。“然后就陷入癫狂状态。我问他为什么要三天不睡觉连读《毛选》,他大声说:因为写得真是好啊!”
哥哥18岁发病,现在已经年近60。终生没有娶妻,连恋爱都未谈过一场。不发病的时候,他是个最善良温和的好人。父母不忍心自己百年后孩子没人照顾,曾帮他张罗过一个对象,他受了刺激,马上发作起来。那以后,再没人敢跟他提及找女人结婚这回事。
“其实我的哥哥,就住在祖堂山精神病院里,不过跟我不在一个病区,他也没来活动室参加我的艺术活动,他服药几十年,已经完全丧失画画的能力了。我入院以后,有病人一看到我就说,‘我认识你,你是郭恩平的弟弟!”
x
(本文刊发于年《南方人物周刊》,此处有删节。在长达九年的坚持之后,郭海平及他的天成原生艺术中心已经得到政府、社会、及艺术学界广泛的肯定。6月26日即将在北京开幕的AlmostArtProject,即是对原生艺术的一次全方位梳理。点击获取更详细的展讯)
导赏
素人艺术作品
素人艺术(Outsiderart)
素人艺术是艺术史中至关重要的一种艺术类别,也曾被称为原生艺术,局外人艺术,非传统艺术,主要是指未曾受过职业训练,只是出于内心驱动的创作者进行的视觉艺术创作。
x
丽洁,春姑娘的眼睛,53x38cm,水粉,
丽洁
生于年,曾在动画工作室工作,精神分裂症。现与未成年儿子一同生活在南京,其主要生活来源为政府救济。自年开始在南京凤栖苑社区艺术工作室进行绘画创作。
x
王朕,Untitled(face),70cmx70cmx70cm,布面油画,
王朕
年生人,经济学专业毕业,从事清洁能源电站开发与建设独立咨询,并作为核心成员在不同国家为数家企业成功开发太阳能发电领域业务。工作之余,王朕在绘画上颇具造诣。受邀参加的展览包括年天安时间举办的BCA夏季艺术市集,并于年联合策展并参与了公寓展,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x
唐素云,至纯之花,26cmx37cm,纸面彩笔,
唐素云
年生于四川。扫盲班文化。育有四个女儿,60岁退休。80岁随艺术家女儿来到上苑艺术家村,并开始画画。作品多为身边的奇珍异草,鸟兽鱼虫。现已持续创作数百幅作品。
x
奶粉周,?无题(),70cmx64cm,布面丙烯,
奶粉
年出生于广东东莞。年毕业于贵州大学英语与英国?学系。?由画家,现生活、工作于上海。年放弃摄影和文学梦想,自学画画。10年来,主要的画画场所是咖啡馆和家?客厅。近期参加的展览包括年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第二届CAFAM未来展”,年上海西岸艺术中心举办的“西岸设计与艺术博览会”,年北京“?声展”,新天地时尚为其举办的个展“奶粉zhou:准备当舅舅”等。
x
杨传鸣,死神系列2,53*38.3cm,马克笔,
杨传鸣
年生于南京,智力发育障碍。自进入南京天成原生艺术工作室之后开始进行绘画创作。他主要从废弃报纸杂志中获取图像,然后通过变形旋转将其组织到画面中。其作品没有主要方向,可以从各个角度观看。
x
巴子,(南京)猪头皮城马戏团,50.2X40.5,写字笔,
巴子
年生于南京,自幼喜爱画画。大专毕业后短暂参加工作,之后因社交障碍回家专职画画。其作品是他内心世界的直接反应。
x
万铁娟,爱玛No.4,,cmx71cm,油画
万铁娟
年生于辽宁,在事业单位工作。年起,从画自己养大的宠物狗“艾玛”开始画画。现居住生活在辽宁铁岭。
x
还有更多素人艺术家
李奔
年出生于江苏省响水县,高中毕业。曾患精神分裂。他从事过的职业包括银行职员,勤杂工,也做过生意。目前在南京一所农场工作。其作品是他潜意识的投射。
x
李晴
年生于北京,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曾任IT工程师,现为职业艺术家。李晴近期参加的展览包括年在北京欧尼克画廊举办的”时间的细脚”双人展,璞素艺术空间个展“分开的笔墨”,以及雍和艺术空间群展“痕迹”,以及年在上海举办的“线体主义艺术展”。
x
周惠明
年出生于上海,年初中毕业后参军入伍,年由部队复员到上海的一家工业设备厂当钳工。年决定自学绘画。年10月底患上精神分裂症,直到年前很少创作;年初,创作灵感再现,持续创作至今。曾参加过年在上海举办的“当代香港、台北、上海艺术交流展”,“无形的存在”画展,以及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油画双年展”等。
x
汪化
原名季红燕。年生于福建南平市。自小学辍学后在各地打工为生。年,她开始用黑色签字笔笔芯进行绘画。年,汪化来到北京并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食堂工作,因在食堂画画被学校学生发现,并推荐给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袁运生,其才华开始受到各方肯定与。后作为唯一的素人艺术家参加了时代美术馆“旋构塔·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其30米线描长卷也被该美术馆收藏。
↓点击获取更详细的展讯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卡泊三醇软膏价格是多少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lingshizx.com/tlsxw/2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