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领导看过来3你不改变自己,如何振
作者的话
生于斯,长于斯,对桐城,内心有着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情。但爱之深,恨之切。渴望它能重振辉煌,冲进百强,但又对其各个方面存在的弊端十分着急。因此,我常常不会只唱颂歌,而更愿意直指问题。也许有人质疑:为何尽说家乡不好?我想说:如同一个人生了脓疮,不忍痛挤出脓液,就难以尽快根治。希望家乡领导和乡友对我文中说的一些不入耳的话,敬请谅解和理解!
振兴桐城文化,首先要定位
皖南是徽文化,经商创业,培育徽商,符合当下人们发财致富的期待;皖北是老庄文化,开创教派(道教),培育智慧达人,引起人们对生命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探索;而皖中的桐城文化以什么吸引大众?我认为应是“精英文化”,培育有家国情怀的社会精英,有所作为,有所成功,没有什么比这更能打动人和吸引人。
桐城自古以来尊儒重教,读书求学、谋取功名成为民间共识,砸锅卖铁也要给孩子读书,一大批杰出人物竞相登上历史舞台,以方以智、张英、张廷玉、戴名世、方苞、姚鼐、刘大槐等为代表的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并跻身社会的主流和中心位置,逐步建立起全国性的文化影响力。据资料记载,明清两朝,桐城一邑之地中进士、举人达千人,中榜人数为国内县域少见;由科举步入仕途的七品以上官员人(大学士3人,尚书9人)。20世纪以来,桐城精英名流仍然层出不穷,最著名的有美学泰斗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史学大师严耕望、新月派诗人方玮德、文艺理论家舒芜、农工民主党创始人章伯钧、钢铁之父孙德和、计算机之父慈云桂、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等等。这些人物都是各个时代的精英,他们是桐城传统文化的核心。
但传统的文化不能只是固化的遗存或者符号,能否在现代延续,体现生命力,这就要求新时代要赋予这一内容以新的内涵,让桐城文化有一个明确主题,并契合这个时代主流价值。
励志、奋斗、有作为并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是各个时代的主题,更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我们桐城文化精英教育的主题。
方以智是百科全书式大学者和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又是胸怀改造旧世界的复社领袖和宁折不弯、一身傲骨的忠臣孝子典范;张英父子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言立行”典范,以他们为代表的桐城历史人物,正是彰显了这一主题。这些人物的教育方式以及奋斗史、成功过程最能吸引人眼球,尤其年轻人感兴趣,对他们的人生有启迪和效仿的作用。桐城文化必须明确这一突出的主题,并致力叫响,才能在众多文化品牌中脱颖而出。
如何做大桐城的“精英文化”,并叫响这一主题。建议从这以下几方面做:
一、改变现状,修复和重建代表桐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串点成线,以文化带动旅游经济。
桐城是文都,文化立市可能更切合实际,因为桐城的文化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十分独特。人文景点很多,自然风光也很优美,但都是散落在各个地方被淹没,没有进行整理和开发。现在我们迫切要做的是如何围绕“精英文化”这一主题,精心规划,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尽快修复或重建像六尺巷、文庙、宰相府、潇洒园、双溪园等等这些代表桐城文化符号的故居和遗址,串点成线,以文化带动旅游,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有得看,开发文化旅游衍生品,发展壮大文化旅游经济,形成全市文化旅游经济的良性循环。同时,围绕“精英教育”这一主题,根据当地遗存,建设主题街道、公园、广场、雕塑等;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打造特色乡镇,比如:恢复“教育特色乡”姚塝乡;做大古色古香的孔城镇,做强风光优美的嬉子湖镇和鱼米之乡青草镇等,让每个乡镇各有特色,但又互有联系。
宰相府
嬉子湖
二、变被动为主动,围绕“精英文化”主题,加大宣传。告别自娱自乐,做强文化旅游。
习近平多次在宣传工作会议上说: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那么我们就要讲好桐城故事,传播好桐城声音。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酒香也要勤吆喝。不吆喝,再好的东西也被淹没掉了。网络上不是有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年王歧山走访六尺巷,再加上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赵薇唱的《六尺巷》黄梅歌把六尺巷弄红火了,不少人外地人知道了桐城有个六尺巷,还有一对很牛掰的父子宰相。
现在就是一个炒作的年代,宣传某个地方,某个人,有时候就要炒。赵本山几乎在每年的春节晚会上都会来一句:“我是辽宁铁岭的。”在这以前,谁知道辽宁还有一个叫铁岭的地方?
我们桐城文化博大精深,在全省乃至全国都独一无二的,但缺少主动宣传的意识。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说的是人,一个地方要出名的话,更要趁早。抢占了文化先机,才能更好地带动经济的繁荣发展。
1、要赋予时尚的理念和新的传播方式
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介。现今形势下,最直接、最亲和、最可行的方法,是利用互联网推广深化,可建立网站、客户端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lingshizx.com/tlszz/7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