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34座名人故居,让你穿越老沈阳
本号年版宣传片
在沈阳,留下许多清代、民国、现代不同时期的老建筑,其中官方开出的文物保护清单上,就有4座之多,他们是:
清朝皇族有汗王宫、多铎王府等遗址;清末遗老赵尔巽公馆;民国达人有张氏帅府、张寿懿、赵一荻及孙烈臣、张作相、汤玉麟、吴俊升、于济川(于珍)、于学忠、万福麟、王树翰、杨宇霆、常荫槐、王明宇、王铁汉、宋耀珊、张廷枢、穆继多、彭贤、沈伯符等公馆(故居、寓所);革命前辈有刘少奇、周思来、陈云、宋任穷、高岗、杜重远、车向忱、宁武、黄显声、叶选平等旧居;社会名流有蔡少武等故居;江湖潮人有金昌镐、阚朝玺等公馆。
齐活儿啦!今天小编带你见见世面、开开眼界——
1汗王宫
汗王宫,努尔哈赤的早期寝宫。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并建汗王宫作为居所。20世纪80年代,沈阳故宫博物院一位精通满文的专家在北京发现了《盛京城阙图》,这是汗王宫第一次见诸文字记载,并在随后为世人所熟知。年5月26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老城区内北中街动迁地块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努尔哈赤“汗王宫”的遗址。
该遗址位于沈阳市内北中街清豫亲王多铎王府遗址北侧50米处。沈阳豫珑城项目在遵循历史的情况下。于年4月,重建汗王宫,并已于4年年底建成。
豫亲王府的主人是努尔哈赤十五子多铎,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也是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儿子。所以他的宫殿离罕王宫最近。豫亲王府遗址内发现清晚期的王府院墙、台基、正房、厢房、甬道、影壁基座等遗迹。遗憾的是豫亲王府遗址不能以全貌展示,只留下王府原大殿。
此前,豫亲王府惟一保存下来的遗物,是一个小豆红石雕影壁。该影壁高两米、宽4.1米,雕刻着精美的吉祥图案,极为珍贵,被珍藏在沈阳故宫博物院里。
▲建于清朝末年
赵尔巽(年-年),汉军正蓝旗人,出生于铁岭的官宦世家。赵尔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清朝最后一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同治年间考中进士,被授翰林编修。年,赵尔巽初升任湖南巡抚。4年署理户部尚书。光绪三十一年(5年),赵尔巽任盛京将军,相当于后来的东三省总督地位。赵尔巽曾主编《清史稿》,年编成《清史稿》,为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权威史料。赵尔巽与东北王张作霖是儿女亲家,其儿子上个世纪40年代曾在联合国任职,是国际知名人士。张氏帅府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居所。现为“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和“辽宁省近现代史博物馆”。年月,沈阳市人民政府将张氏帅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1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7月,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把张氏帅府建筑群列为全国优秀近代建筑群之一。年11月20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也有人称“少帅府”。张氏帅府由张作霖兴建,民国五年入住后,又不断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的建筑体系,各个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主要有大青楼、小青楼、三进院、西院红楼群等。
赵一荻故居,俗称“赵四小姐楼”,位于张氏帅府的大院的东墙外,为一座二层中西合璧式建筑,因年到年间,张学良将军的红粉知己赵一荻(人称赵四小姐)曾在此居住而得名。
年秋,心胸大度、贤惠的于凤至感念赵一荻的一片真情,在大帅府旁买下一栋独立别墅,并亲自督工设计装饰。整栋小楼装饰精美别致,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描金彩绘,又有欧式雕刻廊柱,是中外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这栋别墅也就是今天的赵四小姐楼。
▲建于20世纪20年代
沈伯符,又名沈振荣,奉天人,奉军军需处处长。对奉系来说,他最大的功绩,在于郭松龄反奉时,拒绝为郭松龄提供军需供应,因此受到张作霖的重视。
奉系军官(网络图片)
据沈阳规划局网站官方记载,该建筑是名人故居,现状保存较好,沈河区卫生局院内。该建筑在日伪时期改为浑河区政府所在地。现在,沈伯符公馆被列入历史建筑名录,并成为市级保护单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lingshizx.com/tlszz/7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