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名儿到底改不改北京晨报

这些地名犹如历史印记见证着北京的发展变迁

如果您仔细检索一下北京地图,那么您一定会发现,北京有一些地名很有趣、很接地气儿,甚至还有些“怪”。比如,下岗胡同、炒豆胡同、奶子房、骚子营、四根旗杆、九棵树等等,但其实,这些名字都犹如北京城的印记,记录着发生在这座城中的点滴,见证着北京的发展、变迁。

北京地名之史记

贺照云图吉利“火烧营”改名而来

丰台区王佐镇有三个紧邻的村落——米粮屯、贺照云、铁匠营。看似毫不相干的三个村落其实却可以串起一段历史往事。上周末,北京晨报记者驱车前往位于西六环附近的丰台区王佐镇的贺照云村。“贺照云”听起来像个人名,其实却是村名。

根据清光绪十五年()《良乡县志》载,“贺照云,距城八里”。传说清军入关后建兵营,后因失火,兵营被烧,遂起名为“火烧营”,解放以后才更名为贺照云。

北京晨报记者前去采访时正值午后,村口儿不少老人在此闲坐、聊天。“打小儿,听我父亲说过,我们村以前叫‘火烧营’,后来改名‘火烧云’,大伙儿都简称‘火云’,再后来才改成的‘贺照云’。”村头一位杨姓的八旬老人向记者说道。至于名字的由来和历史,村里已经少有人能够完整地讲述清楚了。

几经联系,北京晨报记者找到了村里一位名为梁泽的老人,他是土生土长的贺照云村村民,满族人。老先生向记者说起了有关“贺照云”的历史。“听老一辈讲,我们是东北铁岭的老家,祖上随清军入关时为多尔衮的正蓝旗,清军随多尔衮的部队入关后皇封叫大姓‘金、赵、康、梁’中的梁姓。后来,祖辈从老家铁岭搬到了山东,又因清宫在贺照云建坟,我们祖辈又被征来这里看坟。”梁泽说,贺照云紧邻牤牛河,村里大部分为梁姓,满族人。年,满族人八旗精兵在摄政王多尔衮带领下攻入北京,行军至丰台王佐牤牛河畔时,多尔衮发现这里的位置十分关键,于是在此安营扎寨,将一部分正蓝旗的军队留在这里,并开始大兴土木,搞起了军队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在建军营的时候,却忽略了安全问题,有一天,兵营突然着起了大火。“听老人说,当时的这把大火把刚建好的兵营近乎烧成灰烬,那时候的村民哪里见过这样的大火?所以,后来再提起这场大火、着火的地儿,大伙儿就叫它‘火烧营’了,意思是大火烧了的军营。”梁泽说,这个名字一叫就是三百多年。直到解放后,全国普查地名,火烧营名字听起来十分不吉利,于是这才改成了读音相近的“贺照云”。记者梳理发现,类似“火烧营”这样的因为听起来不吉利而更名的地方不在少数,比如,北京城区内的“棺材胡同”就更名成了“光彩胡同”。

丰台区王佐镇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证实了老人的说法:在贺照云村村外曾有一处清朝墓地,名为“泽公爷坟”,泽公爷即爱新觉罗·载泽;在贺照云村北曾有一处“梁家坟”,即光绪年间著名的百日维新领袖人物梁启超家的家族坟地,葬有梁启超一只鞋子的衣冠冢,梁启超的妹妹葬在该墓地。

米粮屯村顾名思义屯粮之地

在地图上搜索“米粮屯”,会出现两处,一处位于延庆区,另一处则位于丰台区王佐镇贺照云村附近。米粮屯,顾名思义就是屯粮食的地方。梁泽告诉北京晨报记者,米粮屯村位于贺照云村西侧。

当年,军队驻扎在贺照云村时,西侧的米粮屯村就是专门给军队屯粮食、提供生活用品的地方。

除了村西的米粮屯,贺照云村的东侧则是一名为铁匠营的村子,根据梁泽老人的讲述,这个村子则是为军队打兵器或给军队中的马打马具的地方。

豆腐池胡同因豆腐作坊而得名

豆腐池胡同属东城区安定门地区,在宝钞胡同内,呈东西走向,自东向西沟通宝钞胡同与旧鼓楼大街,全长余米,南侧与钟楼湾胡同相通,北侧与赵府街相通。

据东城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介绍,豆腐池胡同原以赵府街为界分为两段,明代,称东段为“豆腐陈胡同”,因胡同内有一陈姓豆腐作坊而得名;西段名称不详。清乾隆时,东段称“豆腐池胡同”,或因“陈”“池”音转,或因豆腐房易主,不得而知;西段称“清净寺”,因胡同内有一座清净寺而得名。宣统时,胡同东段称“豆腐池”,西段称“娘娘庙”;光绪年间已将“清净寺”改建为“宏恩观”,俗称“娘娘庙”,胡同因此而得名。年,胡同东段称“豆腐池胡同”,西段称“娘娘庙胡同”。直到年整顿地名时,“娘娘庙胡同”被并入“豆腐池胡同”。

豆腐池胡同15号,旧时的门牌是豆腐池9号,在胡同中段北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进四合院,毛泽东的恩师杨昌济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时居住在此,街门上挂有“板仓杨寓”铜牌。毛泽东第一次来京时,与蔡和森曾在豆腐池胡同的四合院南房一个暗间住了约一个多月。

年1月17日,杨昌济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杨昌济先生在临终之时,给章士钊写信力荐毛泽东与蔡和森。杨昌济先生病逝的时候,毛泽东因“驱张运动”正在北京,理所当然是要帮助料理恩师后事的。杨昌济先生的灵柩在家人护送下,离开北京,返回湖南长沙板仓,魂归故里。年,豆腐池胡同15号也作为“杨昌济故居”被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铁狮子胡同孙中山先生最后的“驻足”

北京文化学者刘一达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北京地名基本都是老百姓给起的,很少有官方出面命名的,但张自忠路算是少有的一个。北京目前有三个以抗日将领命名的地名,包括张自忠路、佟麟阁路、赵登禹路。

这里仔细讲一讲张自忠路。张自忠路原名铁狮子胡同,早在年,随着当时北平市长何思源签署的一纸命令,铁狮子胡同更名为“张自忠路”。据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公开资料显示,明、清、民国时的铁狮子胡同,姗姗走过了明崇祯时的田贵妃、名妓陈圆圆,清康熙间靖逆侯张勇等不少名人。而更令人瞩目的则是张自忠路23号,旧时的门牌据分析可能是铁狮子胡同5号,后曾改为地安门东大街23号。

据记载,年,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扶病进京,共商国是。段祺瑞执政府将顾维钧在铁狮子胡同的住宅作为孙中山在北京的行馆。然而,孙中山先生在行馆中住了不足一个月便撒手尘寰。孙中山逝世后,治丧委员会决定在铁狮子胡同孙中山居室门口悬挂“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室”匾。这个纪念室为内外套间,室内陈设简朴。外间西墙上镶着一块长方形汉白玉刻石,上刻“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时二十五分孙中山先生在此寿终”。孙中山行馆于年5月24日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帘子库胡同“垂帘听政”的帘子存放地

刘一达告诉记者,北京胡同名中带“库”字的胡同早年间多为皇城用来存放物品的地方。比如说现在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的帘子库胡同就是曾经皇宫储存帘子的地方,宣统时称帘子库,年后改称帘子库胡同。网上流传称,当年慈禧“垂帘听政”的帘子曾在此存放着。

据说,这些竹帘都由工匠精选南方的上等慈竹为原料,经过十几道工序精工编织而成。可再精细的竹帘也有破旧伤损的时候,以新换旧是免不了的。换下了的旧帘子因为是皇家用过的,不可能卖给平民百姓使用,只能设立个地方存储,于是就有了帘子库,而帘子库所在的这条胡同就成了帘子库胡同。资料称,夏季,皇城家宫室为了避暑防蝇都要在门上挂上竹帘。“就像我们小时候,家里也总是挂门帘儿一样,冬天防风防寒,夏天防暑防蚊虫。”刘一达说。

本版撰文北京晨报记者曹晶瑞

北京地名中确实藏着许多关于老北京的故事,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一些地名听起来确实有些“怪”,对于这些怪地名是否需要改,曾在业界引发不小的争议。历史上,北京地名也曾历经多次改名热潮,一些原本不太雅气的地名就此被文雅化,比如,当今响当当的南锣鼓巷曾用名是罗锅巷,福绥境胡同原名是苦水井胡同。根据现行的《北京市地名规划编制导则》要求,地名在规划时须“尊重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好找好记,规范有序”。预计到年年底,约万字的《北京市地名志》将出版发行。

北京地名之外传

奶子房原为皇家马场专供马奶

北京地名中有很多怪名,像朝阳区北部的奶子房村就曾被网友推举为北京怪地名之榜首。如此奇怪的名字到底如何而来呢?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早在八百多年前,这地方建了个皇家的马场,专供蒙古族食用马奶。而后,马场北边诞生了小村,后随时代变迁,小村南移,与马场合而为一,由此得名奶子房村。民国初年,奶子房由于人口众多,分成了奶子房西村、奶子房东村。

北京的“怪”地名当中,还有骚子营村、刘海胡同、下岗胡同等。

怪村因村里生怪草后经演变

说起怪地名,怎么能不提及丰台区的“怪村”。怪村?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很容易让人产生遐想?为了一探究竟,近日,北京晨报记者前往位于丰台区的怪村进行探访,试图寻找怪村之“怪”。然而,实地走了一圈才发现,怪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在村里也没有流传着任何有关惊悚、神秘的故事。原来,“怪村”原名叫“怪草村”,因为村子里发源着一种草茎特别坚韧的怪草而得名,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怪村”。不知有多少网友关于“村子里有妖怪”的猜想就此被打破。

北京地名之艺林

百花深处园中百花吸引众多文人墨客

除了听起来有些尴尬、有些怪的地名,北京地名中还有一地名颇具文艺范儿。比如,百花深处。老舍先生在《老张的哲学》中这样描述百花深处:“胡同是狭而长的。两旁都是用碎砖砌的墙。南墙少见日光,薄薄的长着一层绿苔,高处有隐隐的几条蜗牛爬过的银轨。往里走略觉宽敞一些,可是两旁的墙更破碎一些。”

百花深处位于新街口附近,听名字也大概能够猜想它的由来和花儿有关。但根据资料显示,对于百花深处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有资料说,这条胡同在清朝乾隆十五年()的京城全图上被称为花局胡同,是当时种植花卉的场所,命名方法类似于鲜鱼口、南新仓之类;到光绪十一年(),朱一新《京师专巷志稿》改称为百花深处胡同。民国后去掉“胡同”简称今名。

《北京琐闻录》中则记载:明万历年间,有张姓夫妇在新街口购买空地种青菜为生。有钱之后,也在这园中种些牡丹、芍药、荷藕等。慢慢地,园中百花吸引来了众多文人墨客在此赏花、赋诗。于是就有了“百花深处”这个风雅的名字。后来,张姓夫妇离世,花园逐渐荒芜了。再后来,这个地方变成了一条小胡同,而“百花深处”也成为了这条小胡同的名字。

据称,抗战时期,百花深处有一个专门为八路军根据地输送药品的联络点——“明华斋”古董铺。当年,几个抗日的地下战士就活跃在百花深处。直到建国之后,百花深处胡同又变成了北京文人的圣地。

雨儿胡同齐白石曾在此居住半年

雨儿胡同,这个听名字就十分秀气的胡同曾经住过一位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齐白石。

据东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lingshizx.com/tlszz/109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