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000家银行迎来央行检查,35
来源:蓝白观楼市
最近,超过家银行迎来了央行的“例行检查”。
9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对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
报告的一个重点,是以专题的形式,对金融机构的最新评级结果。
先说说是评级的范围,涵盖非常广。
家参评机构包含大型银行24家、中小银行家、非银行机构家。
评级结果划分为11级,分别为1-10级和D级。
等级越高,表示机构的风险越大,评级结果8-D级为“红区”,为高风险机构,已倒闭、被接管或撤销的机构为D级。
再来看,央行眼中各个地区银行的表现如何。
1、浙江、福建、江西、上海等省市辖内无高风险机构;
2、广东、江苏、湖南、安徽等省“绿区”机构占比均超过60%;
3、19个省市辖内高风险机构维持在个位数水平;
4、辽宁、甘肃、内蒙古、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等省份高风险机构数量较多。
也就是说,大部分地区都没啥问题。
但是,请注意:东三省、甘肃、内蒙古、河南、山西这几个省,部分银行风险比较大。
这些银行,绝大部分都是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
有风险,当然就有相应的处置措施。
报告中还提及了一组数字:年以来,央行累计对全国家机构开展了次风险约谈,对家机构进行了次书面风险提示。
显然,对银行进行考核、评级,相关机制越来越细化。
这从侧面说明:央行的监管,已经越来越严厉了。
这实际上是央行对银行加大“控制力度”的一部分。
今年开始,央行实施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给每家银行都定下了房贷指标上限,压缩房贷额度,直接造成房贷利率连续走高。
同时,大幅压降房企融资规模,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现金短债比符合条件才能继续发债融资。
如果把以上这几个地区的银行风险,和当地房价走势结合起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两个事实:
1,不管对房地产还是针对银行,央行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的决心无比坚定,与此有关的调控,可能只是刚刚拉开序幕。
2,在央行的严监管下,以上银行经营出问题的地区,当地楼市已经有所反应。
经济学家梁中华9月5日发布的报告指出:从70个大中城市房价走势来看,7月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月度环比涨幅,从年初的1.3%降至0.4%。
二线城市涨幅,从0.4%降至0.2%。
三线城市从0.3%降至-0.1%,转为负增长。
要知道,70个大中城市的统计,是按一二三线城市来划分的,一线有4个城市,二线有31个城市,三线有35个城市。
划重点:三线城市房价上一次出现环比负增长,是在去年2月份,再上一次是在年初的时候。
去年2月份全国售楼部都停了,大家都窝在家里,不算正常市场波动,可以排除。
这就意味着:35个三线城市的房价,正在重演年初的降价潮。
第一财经8月初曾发过一个报道,共有50个城市房价低于每平方米元,这些城市主要位于东北、西北和西南,中部也有多城入围,东部沿海的城市全部高于每平方米元。
房价最低的十个城市(州)分别是鹤岗、双鸭山、石嘴山、七台河、张掖、博州、铁岭、朔州、阜新、金昌。其中,前9个城市房价低于每平方米元。
这50个城市中,来自东北地区的最多,有19个。
房价最低的10个城市中,东北占据了一半。
东北之外,西北也有15个地州市房价低于元。
此外,西南地区有11个,中部地区有7个。
你看,以上这些地区,是不是完美契合央行对多家银行的“检查”结果?
这绝不是巧合。
这是央行持续加大力度围堵流入楼市的资金,加大对银行监管的结果。
更是人口流出、产业基础薄弱城市的正常房价演变过程。
照这个思路,假如央行针对楼市的货币信贷持续收紧下去,年之后的“普涨”,又会不会重演?
当然不会,正如蓝白一直跟大家强调的:历史会相似,但不会简单地重复。
非但不会重演历史,人口常年流出的三线以下城市,高位坠落的可能性更大。
我们不妨复盘以下:年初,是什么时候?
那个时候,不少小城市正在酝酿“棚改货币化”。
那个时候,各地的三线以下城市,都在给进城农民发补贴、免契税,用尽各种办法提振楼市。
那个时候,房贷利率稳定在4.9%,不少城市还能打折。
但从年开始,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从那时起,房地产遇到了有史以来最猛烈的调控风暴,从京沪深到二线省会和三线以下城市,从长珠两三角到中西部,从限购、限售、限贷,到调控次数创纪录。
而到了年,风向更是越来越紧,二手房参考价、集中供地、三道红线、住建部约谈问责、央行剑指经营贷、银行涉房贷款的两道红线,奇招频出,一个比一个狠,每一招都直打七寸。
不少TOP30的巨型房企,因为过往杠杆过高,已经出现违约、破产。
不少-年入市的囤房客,因为遭到二手房参考价的打击,房子只能烂在手里,还要负担高额的月供成本。
当序幕拉开,没有人可以幸免。
至于那些人少、产业薄、就业机会少、银行经营问题多的地区,囤房者们,还是自求多福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lingshizx.com/tlszz/10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