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北方言你还会说几句
东北方言中的俄语借入词汇
由于历史原因,东北方言深受当地各民族语言和周边的俄、日等国语言的影响。尤其是近代借入的词汇数量与日俱增。19世纪沙俄在中国修建了东清铁路。随着铁路的修建和运行,沙皇俄国以派遣护路军和输送铁路工程技术人员的名义,向哈尔滨大量移民。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和国内战争时期,大批不满苏维埃政权的俄国人来到哈尔滨,俄国侨民人数骤增。随着大量俄侨来华,必然产生两国居民之间的交流,而交往的主要工具或媒介自然是语言,渐渐地一些音译俄语说法便渗入了东北方言中。
这种汉语音式的俄语,不中不俄。比如监狱俄语称为“巴里斯”,在哈尔滨道里监狱所在的街也叫巴里斯街,中国老百姓把它译音“笆篱子”,直到现在已经传了百年。再比如今天东北人仍然把饭店后门拉剩菜剩饭的容器称为“喂得罗”,是源自俄语小桶的意思;“连衣裙”大连话叫做“布拉吉”,再如“马葫芦”、“撇了疙瘩”等词汇都来自俄语音译。在东北方言里用俄语音译词表示的事物也很多:如“里道斯”、“大列巴”、“沙一克”“格瓦斯”等。
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舶来词
清末至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发生了剧烈的社会历史变革,汉语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引进西方的科学术语外,同时也从日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汉字词。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势力进入东北。“事变”后,东北全面沦陷,从年开始,日本扶持伪满政权在中国东北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统治。在此期间,日语中的种种词汇也汇入到了东北方言里。比如“便所”这个词东北话和日语也是写法完全一致,是厕所的意思。还有东北方言词中的“抠搜抠搜”,表示不大方、偷偷摸摸的意思,也可以看成是汉日语音的融合现象。日语语音和东北方言相同,意思接近。
我的家在东北小时候过年最虚伪的一句话是:来就来呗,还拎啥东西呀!
最动听的一句话是:别撕巴,给孩子的!
最悲剧的一句话是:来,妈先帮你存着!
最害怕的一句话是:查仨数给我憋回去!
说话最不算话的是:最后一杯再不喝了!
东北孩子要啥就会像啥,比如:妈,我想吃雪糕!妈妈会说:我看你像雪糕...
在东北有一种厕所,叫猫楼。有一种傻子,叫虎逼。有一种大话,叫扒瞎。有一种抚摸,叫扒楞。有一种失手,叫秃噜。有一种沉默,叫蔫巴。有一种回答,叫嗯哪。
在东北有一种脑残,叫山炮。有一种另类,叫隔路。有一种浪费,叫霍霍。有一种解决,叫咋整。有一种显摆,叫得瑟。有一种寻找,叫撒摸。有一种外貌,叫磕碜。
看到介儿就该转了,败墨迹啦
在东北有一种重复,叫墨迹。有一种状况,叫毛楞。有一种讨厌,叫膈应。有一种软弱,叫尿唧。有一种聊天,叫唠嗑。有一种疑问,叫噶哈。有一种习惯,叫埋汰。
在东北有一种速度,叫麻溜。有一种逛街,叫上该。有一种街道,叫该里。有一种泥泞,叫稀能。有一种农村,叫屯子。有一种挑逗,叫撩哧。有一种坚强,叫皮实。
在东北有一种口袋,叫挎兜。有一种家具,叫炕琴。有一种舒服,叫得劲。有一种错误,叫岔劈。有一种能耐,叫尿性。有一种心烦,叫闹听。有一种愤怒,叫急眼。有一种喜欢,叫稀罕。有一种停顿,叫卡壳。有一种心情,叫憋屈。
在东北有种看见,叫瞅着了。有种男人,叫爷们儿。有一种放,叫搁那。有种朋友,叫铁子。有种吵架,叫吵吵。
在东北有一种创伤,叫秃噜皮。有一种闲侃,叫扯犊子。有一种性别,叫二椅子。有一种顽皮,叫欠儿登。有一种可能,叫备不住。有一种数量,叫老鼻子。有一种运动,叫滚犊子。
麻溜地转吧,败白瞎了
在东北有一种频率,叫晃常儿。有一种害怕,叫胆突的。有一种不行,叫完犊子。有一种摔倒,叫卡跩了。有一种发愣,叫卖呆儿。有一种执着,叫盯把儿。有一种口水,叫哈喇子。有一种地方,叫那嘎达。有一种范围,叫整个浪。
在东北有一种傻,叫虎了吧唧。有一种吃,叫可劲儿造。有一种能力,叫吭哧瘪肚。有一种工程,叫半拉咔叽。有一种失败,叫秃噜反仗。有一种骨头,叫波罗盖儿。有一种故意,叫静引儿地。有一种设施,叫马路牙子。有一种心态,叫扬了二正。有一种休闲,叫无极六兽。
在东北我们不叫运气好,叫点儿正。
不叫夹菜,叫叨菜。
不叫碍事,叫挡害。
不叫闹别扭,叫咯叽。
不叫不可能,叫够呛。
在东北,下雨了!
下雨了,东北这疙儿大该上化的稀得溜的,溜达钱儿都加点儿小心,白杨了二正的。
白把波乐盖儿卡马路牙子上了,蹭凸撸皮儿了。要是卡埋汰了就扑漏扑漏,要是卡坏了也白尿机,出能后定嘎巴儿了就好了。
晴天了又要暴土扬长的了,出门儿都带上点儿密镜。
大家工作上别老突鲁反仗半拉咔叽的,有点儿敬业精神。这年头为挣点儿钱都不容易,想开点儿白总憋屈,但也白老买那便宜娄搜的破玩意儿,对自己好点儿。
女的别总劲儿劲儿的,把家里头整干精儿地,别总整得屋里屋外,埋了估汰,皮儿片儿的,墙上也魂儿化的。老爷们儿下班早点儿回家,白总载外面扯犊子,整出事儿就完犊子了,夺闹听啊。
做人要稳重,别老二儿虎八叽,毛愣三光,欠儿欠儿的说话儿办事儿有点谱儿,武武玄玄的瞎忽悠,时间长了,也招人咯应。但话儿说回来了,也不能老吭吃瘪肚的,做事要骑了咯嚓,麻溜儿利索儿的。
年纪轻的呢,不要习了马哈儿,得得搜搜的对老人要孝性,说话别总机头掰脸的。年纪大的呢,也不要脚着自己已经老天扒地,老么喀次眼了,要保持年轻心态。
总之,下雨了!大伙儿都精神儿的,别把自己整得罗锅拔象的,希望大家一切都整板争儿的。
如果您喜欢本文,喜欢满族文化和东北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lingshizx.com/tlsxw/3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