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孙镜峰校长工作室rdqu

  4月13日上午,教育部第二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孙镜峰校长工作室”授牌暨全国高品质学校建设与课程改革现场研讨会在我区晏婴小学举行。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组执行秘书长、原教育部教师司综合处处长黄贵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主任王仁雷,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国家级培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于维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军,区委副书记、区长白平和等领导,以及国家教育部领航工程名校长以及工作室成员等余名代表参会。会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主办,淄博市教育局、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承办,临淄区晏婴小学协办。

授牌仪式

  本次会议由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严华银主持。

  会议伊始,临淄区委副书记、区长白平和,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军,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主任毕诗文致欢迎辞。

  王仁雷、于维涛发表讲话,对孙镜峰名校长工作室成立表示祝贺,对工作室发挥名校长幅射带动作用,带动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

  黄贵珍、王仁雷、于军、白平和共同为孙镜峰名校长工作室授牌。

  授牌仪式结束后,孙镜峰作了表态发言,表示将牢记使命与担当,坚守信念与作为,发挥名校长工作室的幅射带动作用,努力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自己的责任与追求,不断向专家型校长迈进,把学校打造成为高品质基础教育示范学校。

领航报告

  会议第二阶段,三位专家作了精彩分享。

  黄贵珍处长解读了《国家培养名校长的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简要分析了教师队伍的现状,对国培转型升级的过程进行了介绍,明确了国培计划3.0的主要项目和内容,阐述了本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名校长领航班的目标、任务、培养方式作了具体说明,指出名校长工作室要发挥“六大作用”,即:制定一个三年计划、带出一批中青年校长、完成一项课题研究、承担一些教育教学培养任务、建设一批科研成果、推动几所薄弱学校发展;推进“四个结合”:中央支持与地方支持相结合、理论指导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统一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做好“四个加强”:加强对名校长培养工作的领导与统筹、加强对名校长培养工作的规划与计划、加强对名校长培养工作的协同与推进、加强对名校长培养工作的监管与评估。

  江苏省师干训中心副主任季春梅分享了《江苏基地培养名校长的路径与思考》,肯定了近几年江苏、山东两地“国培计划”取得的相应成效和成果,鼓励智慧分享、合作共赢,提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着力“四个力”,即:领导力、思维力、创造力、表达力,指出这“四力”将是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动力源泉,四力并具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立德、立功、立言”,才有教育家的模样。

  山东省师干训中心副主任刘文华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山东省师训干训中心在领航名校长培养方面的工作:基于组织需求和学员需求的目标理解与定位,利用项目实施策略,基于齐鲁名校长成长影响因素模型及国内外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梳理总结出领航名校长项目的实施策略,整合设计流程。

现场展示

  第三阶段,孙镜峰校长以《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深入推进课程建设》为题作汇报交流,介绍了学校课程改革的初衷、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径、校长如何引领教师走上课程改革之路、课程整合给学校师生带来的变化。

  随后,与会代表观摩了晏婴小学十五门课程改革展示课,对学校优美的人文环境、精湛的教师教学艺术、多维全面的学生综合素养给予高度评价。

主题交流

  下午,晏婴小学三位老师作主题发言,介绍在各自领域所做的课程整合探索和实践。

领航风采

  来自教育部第二期名校长领航班的四位校长代表作交流发言,介绍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校本化探索。

  天津市中营小学校长华联以《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为题,分享学校“勤、朴、敏、健”课程体系中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建设成果,提出要结合地域和学校的历史文化特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进行课程建设。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三小学校长王晓川结合地域实际情况,以《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校本化探索》为题,系统阐述了学校《金凤三小课程1.0版》构架的发展历程,分享了学生在学科类课程、德育类课程、创新教育课程、大舞台课程、游学课程、ZGT课程中核心素养的蓬勃质变。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实验小学校长范勇以《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校本化探索》为题,展示了学校在研究社会需求、人的发展、学习本质、知识特点等要素之后,开展多元智能的办学特色。该校力求在理念引领下发挥优势,设置适合的课程,让学生在自治和自由中寻找一种平衡的教育,让大家获益匪浅。

  海南省三亚市第九小学校长吕锐以《海蓝精灵儿童世界——“小水滴”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为题,从“梳理办学思想让文化生长出来;构建课程体系,让核心素养落地;转变学习方式,让学习自然发生”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学校通过学科拓展、活动体验、主题统整三大实施路径,经过五结合、四跨越、三转变,采用学科内整合、多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等课程改革方式,渗透水滴课程六大领域,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经验。

  4月14日的议程,将由山东省教科院课程中心主任、研究员张斌作《开展真实的学校课程变革》报告,严华银作《课程:推动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力量》报告。毕诗文、莫景祺、于维涛等专家进行专业学术点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lingshizx.com/tlsxc/762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