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红色文化之旅中共沈阳市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中共沈阳市委(北部)旧址——财落堡(沈阳沈北新区财落堡小学)又称沈北市委。年,沈阳市进行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确定中共沈阳市委(北部)旧址——财落堡,沈阳沈北新区财落堡小学等53处革命遗址。财落镇在明朝末年,有柴、罗姓两户在此居住开成村落后。取名柴罗堡,以后经过多年改变,就叫成财落堡,一直沿用至今。于年5月18日撤乡建镇,经镇党委会研究决定把财落堡乡的“堡”字去掉,变成了财落镇。年8.15日本投降后,党中央派10万正规军,2万干部赶赴东北建立根据地。同年9月份,中共七大代表、中共沈阳市委(北部)书记孔原在沈北财落堡组建沈阳市委机关,办公地点在财落堡小学,陶铸的夫人曾志(年10月,担任中共铁西区委书记,11月撤出沈阳后任中共沈阳市委(北部)委员)在此工作。同时成立了财落堡总区、蒲河总区、平罗堡总区。财落堡总区书记陈有道、总区区长姚作农、总区副书记靳治国、总区公安局长张广信、治安大队长李震。总区办公地点在财落堡原伪警察署院内。总区成立后,开始了减租减息的宣传动员工作,成立了两个武装工作队,并进行了培训。还设立了大辛屯、新城子、道义屯、虎石台、尹家、兴隆台、六王电、石佛市等分区。财落堡也成立了农会,农会干部集中参加了在刘干户屯举行的政治、政策方面的培训班。财落堡总区在小学校召开了千人大会,镇压了郎士屯村大地主曹禹九。同年11月,国民党新一军、新六军、青年军整编师疯狂向沈北进攻。党中央发出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沈阳市委(北部)机关和财落总区遵照指示,一部向法库县(辽西一地委)撤退,一部经清源县向梅河口八道江撤退,国民党随即占据了沈阳。11月26日,根据中苏条约的规定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共辽宁省工委之一部由陶铸率领从沈阳撤至法库,成立中共辽西(不久改称辽吉)省委,并决定撤销铁岭中心县委和铁岭军分区,组建辽西(辽吉)一地委、一专署、一分区,辖法库、康平、铁岭等县及沈北地区。沈阳市委书记孔原兼任一地委书记、一分区政委,曾志任一地委组织部长,褚凤岐任一地委宣传部长,张化东任一专署专员,田维扬任一分区司令员,曾明谦任副司令员,黄永辉任副政委。据《沈阳党史网》资料记载:年11月25日,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指示,中共沈阳市委一分为二:一个叫沈南市委、一个叫沈北市委。分成两路分别撤至沈阳的南郊和北郊。其中一路由焦若愚率领向南撤到陈相屯,沈阳市民主政府也随同撤往该地。沈北市委由孔原和张化东负责沈北市委,领导的区域有蒲河区、财落堡区、铁西区、皇姑区、柳相屯区、苏家屯区、北陵区、城关区。中共沈阳市委书记孔原在撤出沈阳的第二天,沈北市委在财落堡小学召开了区委书记、区长和公安局长参加的会议,孔原在会上首先讲了敌我形势,接着布置了任务:主要是发动群众,坚持敌后斗争;搞好建党建政,扩大武装力量;剿匪反霸,进行三五减租,筹粮筹款,帮助市委和地方机关解决困难。会议作出三项决定:第一、决定在北郊建立四个总区委,既蒲河、平罗堡、财落堡和马三家子总区委;第二、建立县区武装,首要任务是消灭地主武装和伪蒋特务;第三、在沈阳市建立城工部,由孔原兼部长。沈阳蒲河总区(县级建制)年11月25日,党政军撤出沈阳市区。部分到沈阳南郊和北郊。北部市委的领导孔原、张化东、陈东平等进驻财落堡。为了开辟郊区工作,市委认为蒲河位于沈阳北20公里,是沈北的战略要地,因此决定成立蒲河总区(县级建制),原中共城内区委书记兼公安局长戴昊为区委副书记兼保安大队长,原中共大西区委书记程序为总区区长,原大东区公安局长丁贤为总区公安局长。蒲河总区下设六个分区,有个村屯,12万人口,各分区配备了领导干部。虎石台区长田丰,新屯分区长王奇,刘干户分区长马刚,目站分区长国振海,赵家沟分区长张正伦,清水台分区长杨光。总区保安大队是以旧站、新屯、刘千户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组建三个中队、六个区小队及一个公安队,总数达人。年3月20日,驻沈阳的国民党军队进占蒲河。财落堡的北部市委和蒲河总区的人员,撤到蒲河的东北部山区。3月23日,国民党军进占铁岭。铁岭县委分铁路西、铁路东两部分,撤出铁岭县城,县委副书记苏华,县公安局长杨竺桓等带领近百人撤到铁路以东宿老屯村。同时,国民党军进占了抚顺城。驻在城内的东北民主联军及党政机关人员也于3月21日撤离抚顺城。随着对敌斗争形势的发展,中共沈阳市委从财落堡撤到铁岭县东部李千户村,成立了中共辽西一地委,孔原为书记,张化东为军区司令员领导发动该地区人民锄奸减息,发展生产,建党建政,壮大武装力量,坚持游击战争,并宣布成立蒲河总区(县级建制),程序任总区区长。************************中共沈阳市委(北部),又称沈北市委,从沈阳北撤至财落堡始末(年11月——年3月):年10月中旬,沈阳市民主联合政府、中共沈阳市委相继成立。当时,市委、市政府的主要工作任务,除了维持社会治安,发展人民武装之外,还要   年11月7日,沈阳市在南站广场举行群众集会,纪念苏联十月革命28周年。辽宁省政府主席张学思和苏军将领等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   11月21日,苏军以苏联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签订有《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将沈阳移交国民党政府接收为由,通知中共中央东北局,要求我党政机关和军队撤出沈阳。当夜,中共辽宁省工委书记陶铸召开省、市委扩大会议,决定撤出沈阳。据时任沈阳市委书记孔原回忆:”那时,苏联从其外交上考虑,曾要求我们撤出沈阳,所以有两度进出沈阳的问题。年11月下旬,我们第二次撤离沈阳。当月底,组织宣布中共沈阳市委一分为ニ:一个叫沈北市委,一个叫沈南市委。沈北市委主要由孔原、张化东负责。沈北市委领导蒲河区、财落堡区、铁西区、皇姑区、柳相屯区、苏家屯区、北陵区、城关区。蒲河区委书记是吴继周,铁西区委书记是曾志,皇姑区负责人是陈东平,北陵区委书记是江天辉,城关区没有形成党组织。沈南市委由焦若愚、白希清负责。沈南市委仍受沈阳市委领导,同时直接受辽宁省委领导。”   11月25日中共沈阳市委分成两路,分别撤至沈阳的南郊和北郊。中共沈阳市委(南部),又称沈南市委为南路由焦若愚率领向南撤到陈相屯(沈阳市民主政府随同撤往该地),随行人员有韩天石、张士英、陈平、王侯山等;另一路中共沈阳市委(北部)又称沈北市委,由市委书记孔原率领向北撤至财落堡、蒲河一带,随行人员有张化东、陈东平、曾志、李明哲等余人。随之,中共辽宁省工委分东西两路撤出沈阳。省工委书记陶铸率部分人员撤到中长路以西的法库,组建中共辽西省委;省工委副书记白坚率另一部分人员撤往中长路以东的本溪,组建中共辽宁省分委。同时,中共中央东北局也撤出沈阳,向本溪方向转移。我党政军撤离沈阳时,留下部分同志在市内坚持地下斗争。   12月初鉴于中共沈阳市委的组成人员分别撤至南、北郊后其工作联系比较困难,经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组建了中共沈阳市东南郊分委。中共沈阳市东南郊分委隶属中共辽宁省分委领导,由王一伦任书记,焦若愚任副书记,委员有王一伦、焦若愚、韩天石、张士英、陈平、王侯山。与此同时,原中共沈阳市委组成人员进行变动,组成中共沈阳市委(北部)。中共沈阳市委北部隶属中共辽宁省分委领导,由孔原任书记,委员有张化东、李明哲、陈东平、曾志。

陶铸与曾志

  12月26日我军控制沈阳郊区,国民党派代表在苏家屯与我方谈判国民党军队进入沈阳等问题。   12月27日国民党委任的沈阳市市长董文琦宣布接收沈阳。   12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要求把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农村,“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党的工作重心,应放在群众工作方面。   12月29日焦若愚向县区干部传达省工委“关于发动群众反奸清算、减租减息运动的指示”。按照省工委的指示,辽中、新民和苏家屯、于洪、新城子等地区的党组织广泛地宣传和发动群众,开展反奸清算的斗争。但由于国民党军的进犯和我军的转移,这一斗争并未能深入开展起来。   12月经辽宁省委批准,成立由金人为书记的中共沈阳秘密市委(隶属于中共沈阳市东南郊分委城工部),具体领导本系统地下工作组织在沈阳市内开展秘密斗争。年1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城工部决定撤销沈阳秘密市委。   同月中共沈阳市东南郊分委和市民主政府在祝家屯创办沈阳市干部学校,招收学员多人。次年1月,该校迁往陈相屯。   年,1月4日中央军委决定,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彭真任政委。   1月10日,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签署于5日达成的停战协定,双方颁发于13日午夜生效的停战令。蒋介石在美国的授意下,坚持在停战协定中将东北除外,以便在东北放手大打,然后把战火烧向关内。   同日,东北民主联军主力部队进入法库地区,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设在法库境内。   1月,在党的领导下,沈阳市郊各区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2月8日,国民党军队向东北民主联军大举进攻。从葫芦岛登陆的国民党新六军及第五十二军、十三军分三路由锦州沿北宁路两侧向沈阳方向推进。   2月10日,国民党新六军进占辽中县城。   2月13日,国民党军队进占彰武、法库间的秀水河子。东北民主联军集中兵力发起秀水河子战役,一举歼敌余人。此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东北人民的士气。   2月15日,沈阳市民主政府在陈相屯召开沈阳市第一次临时参议会议,总结沈阳市各界东北会议以来3个月的市政府工作,讨论确定当时的主要工作。参加会议的有工会、商会、妇女会、乡坤、学生界余人。市委和市民主政府领导人孔原、王一伦、白希清、焦若愚等出席了会议。会议选举白希清为市长、焦若愚为副市长,并决定成立由15名委员组成的沈阳市政委员会。白希清、焦若愚为市政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   2月18日,国民党军队占领新民县城。   2月,中共中央东北局由本溪迁往抚顺。   3月12日,苏联军队撤出沈阳。次日,国民党第五十二军全面进占沈阳,并以沈阳为基地继续向周边地区扩张。国民党进占沈阳后,“铁血锄奸团”、“战干团”等特务组织四处活动,大肆捕杀共产党人,疯狂迫害进步人士,到处是一片白色恐怖。   3月13日,国民党当局强行解散沈阳中苏友好协会,查封《文化导报》,逮捕报社工作人员。   3月17日,铁岭县和平请愿团来沈阳呼吁和平、停止内战,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逮捕。   3月末,由于国民党向沈阳周围农村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共沈阳市东南郊分委和中共沈阳市委(北部)继续向南、向北撤退,并随之解体。财落小学听当地的老人们说,财落原来的名字是“柴罗镇”,因为当地的两家姓“柴”和姓“罗”的大财主而得名。姓柴的财主住在小桥的西侧,以做生意为生,所以这边曾有当年最繁华的马市,当时沈北新区各地的人们都要到这里进行马匹交换、为马架辕钉掌、为马寻医问药等、各种店铺和商品也随之琳琅满目,现如今的商家店铺仍聚集在小桥的西侧,东部确是寥寥无几。因为姓罗的财主住在小桥的东侧,以拥有万亩良田为生,长工上百,是当时真正的“地主”。现在的财落一村村委会就是在当年罗家的四合院上翻建而来,经由财落一村的人仍依稀可见当年罗家的气宇轩辕的阔派。说来也怪,罗家不做生意,却信关公,财落中心小学就是原来罗家修建的关公庙的旧址。两家各自为战,互不往来,日子也算过的消停。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成为了辽沈战役的战略要冲,战争不断,燎原四起。一叫王大麻子的地主,仗着自己的儿子是个国民党的军长,为虎作伥,借着战争的混乱赶走了罗家和柴家,将两家的财产据为己有,自己独霸一方。据说后来王家的儿子也随着国民党军队的撤逃逃到了台湾,现仍有后裔在美国居住。如今的财落镇上王姓人仍然居多,我想就是这个缘故吧。随着两家人的消亡,柴罗两姓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出了,他们的子孙何处安身无从得知。但人们就这样“柴罗”“柴罗”的叫着,叫来叫去“柴罗”的谐音就变成了“财落”。这也许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更希望他们的家乡能八方落财、永远兴旺发达吧!传说的真伪虽已无处考证,但财落镇这个美丽的名字却沿用至今![参看]《在辽西一地委工作的片断》(孔原)《回忆东北时期的曾志》(曾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lingshizx.com/tlsly/733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