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聚焦聚力大生态小环保ldquo
聚焦聚力大生态小环保
“四化”促环保工作提质
铁岭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荣大煜记者问:请荣局长介绍下,“十四五”期间,铁岭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定位。
荣局长:未来五年,我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坚持“一个战略”、实施“双轮驱动”、构建“三三支撑”、夯实“四个保障”。
一个战略:即“生态立市”战略,全力打造铁岭“一轴两带”(沈大哈长沿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轴,西部辽河流域生态文明创新示范带、东部绿色经济产业带)的绿色发展格局。我们将以生态环境保护高水平促进经济发展高质量,以经济发展新格局保障生态文明新提升,摆脱传统产业和资源依赖的发展路径。
双轮驱动:就要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谋划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补短板、强弱项,对接政策、争取资金。
三三支撑:一是科学划定三线,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二是围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突出三个治理,即“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三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三个治污,即“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四个保障: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制度体系,即“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监测评价制度、综合行政执法制度”。
记者问:“十四五”期间,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方面有哪些举措。
荣局长:未来五年,我市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靶向,全向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全力打造辽河流域生态文明创新示范带。
水是铁岭生态的魂,是环境保护的根。最大问题在农业农村,突出的两个问题,一是畜禽养殖粪污问题,二是农村生产生活污水设施问题。未来五年,水污染治理的总体规划是:一条大河、十条彩带、五颗钻石、十朵金花。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落实好工程类项目,全力助推辽河国家公园创建。依托生态功能分区定位,打造“7+8特色示范片区”:铁岭县生态产业提升带、开原市畜禽养殖生态区、昌图县河湖保护缓冲带、西丰县“两山”创新示范区、调兵山市、污染“零直排”创建区、银州区无废综合利用创建区、清河区山水生态保育区。同时,把8个工业园区打造成绿色、智控、循环示范园区。
二是实施“4+1”防治举措,强化大气污染协同控制。
1.全面实施严格的秸秆禁烧管控,提升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2.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化对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环节的扬尘管控。3.全面治理散煤燃烧,特别是要加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清洁能源、清洁炉具替代等工作。4.加强机动车排放管理,特别是对老旧车辆、柴油冒黑烟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管理。特别是要建立一个平台,就是建设以秸秆焚烧火点监控、冒黑烟车辆抓拍、工业园区监测为重点的“技防智控”平台。
三是强力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持续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有序实施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未来五年,我市计划投资22亿元,重点对调兵山采煤沉陷区和铁西老工业区开展生态功能区修复和生态脆弱区治理。
四是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重点要建设五大体系:1.智能支撑体系,建成生态环境应急指挥、监测管理等智能管理平台。2.业务管理体系,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监管网格化。3.行政执法体系,成功打造生态环境执法铁军。4.法治保障体系,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学法、普法、用法、管法的社会氛围。5.督改推动体系,强化督导问责、推动治污攻坚。
记者问:未来五年,铁岭市将实施那些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荣局长:未来五年,我市将聚焦聚力,精准谋划项目。一是大生态聚焦小环保,小环保托起大生态。二是实现项目“五化”,即“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产业项目化、项目资本化、资本多元化”。
目前,全市已规划未来五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98个,投资预算亿元。其中:大生态类项目66个、资金预算亿元;环保类项目32个、资金预算21亿元。年,我们拟启动实施的项目53个,建设资金预算亿元。
年,将完成12个项目建设,投资预算近10亿元。年,将完成31个项目建设,投资预算78亿元。—年,将完成28个项目建设,投资预算31亿元。年,将完成27个项目建设,投资预算56亿元。
未来五年,在水环境治理方面,计划投资52亿元,实施46个项目,包括流域综合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源地整治等。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计划投资99亿元,实施21个项目,重点推进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散煤治理、工业炉窑升级改造、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餐饮油烟整治、扬尘污染防控等工作。在土壤治理修复方面,计划投资22亿元,完成铁西老工业区工业废弃地、原柴河铅锌矿、铁煤集团矸石山等5个治理项目理。
记者问:年,我市将如何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四五”高起点开局?
荣局长:年,起步即是冲刺、开局便已决战。我局将以“四化”高水平实施,来确保“十四五”高起点开局。
一是深化改革。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执法、监测机构改革,完成生态环境机构垂直管理。整合基层护林员、水管员、环保员等人力资源,完成基层网格化设置。做实做强市县两级生态环境委员会,由上至下、上下联动,扎实做好督改、监察工作。
二是强化执法。按照行业、区域、专项、专案、督改、监测、巡查七大类,筛选执法案源,推动阳光环保。实施“案源、检查、审理、执法+大数据透视执法质量”的“4+1”执法模式。科学核定环保税税基。强化对第三方评估机构、检测机构的监管。
三是优化服务。实现业务平台集成、强推并联审批,利用生态环境保护黑名单制度,提高失信者的违法成本,提升生产经营者的尊法守法意识。
四是文化环保。着力打造以法治环保、精细环保、智慧环保、快乐环保、诚信环保为核心的环保新形象。积极营造“学法、普法用法、管法”的法治氛围。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基础工作精准、精细、精确。打造管理智能、干部智慧的创新型机关、学习型组织。营造“为民服务有快乐、和谐共事有力量”的工作氛围。强化环保诚信体系建设,对内有契约精神,对外有奖惩机制。
在开启“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新征程之际,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以跳起摸高的勇气、舍我其谁的豪气、敢为人先的锐气和勇立潮头的志气,坚定扛起污染防治攻坚的政治责任,为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铁岭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lingshizx.com/tlsly/6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