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尽头铁岭
作为一名从小生活在南方的伪东北人(仅上过四年大学)对东北的感觉只停留在两个字上:真TM冷!冬天出门上个课感觉是要命一样,那冷风拍在脸上仿佛就是在进行思想教育:你要不好好上课,老子给你刮回去!那时候还学别人勤工俭学做家教,直到现在都忘不了当时的情景——一个人走在红旗街上,在风雪里走一步退三步,恨不得把头都塞进衣服里,路边的商场里永远洋溢着节日般的气氛,真不知道自己是为了啥。毕了业就赶紧考研回到了家乡,东北的一切似乎和我已经形同陌路了。
真实再现一毛一样,同款暴风雪但李雪琴的一句“宇宙的尽头是铁岭”,再一次把我拉回到那个时光。对别的城市不了解,对铁岭可算是有点缘分。因为大学的时候交了个铁岭男朋友,跟着去了不下10次。现在想想,铁岭有啥那么吸引我啊,好像也没啥特殊的地方啊。
宇宙的中心——铁岭对铁岭的初印象还是本山大叔的嘴里的大城市,“出了山海关,有事找本山,大城市铁岭,举杯就是干。”不得不说东北人骨子里的幽默感,现在也能脑补出本山大叔的自豪脸。去之前男朋友还不无自豪地和我介绍了不少铁岭的历史文化,可以说很多关于铁岭的故事都是从他哪里知道的。
铁岭本山大叔在他眼里,铁岭在地图里是一直蝴蝶!真是东北人的浪漫,他指着地图向我描绘了半天,我也用尽全力去脑补,不就是个普通的多边形嘛。为了向我证明铁岭确实是大城市,拿出了理科生特有的执著。算出了如下等式:1铁=0.8北=2上=1.7广=6.5深。这样直白的算法确实证明了大城市的科学性。
有点意思我曾经以为,铁岭,铁矿得多吧。要不怎么叫铁岭呢,男票说我太单纯,还和我普及铁岭没有铁,银州没有银。接着讲了一段历史建制。我现在只能回忆起大概是朱元璋在中朝边界设立了铁岭卫,之后把铁岭卫设于银州城,也就是今铁岭市银州区,一代网红地名就此诞生在辽北大地。论起名还是朱重八!
铁岭卫到了实地,我也着实见识了一把东北人的豪爽。喝酒,都是按箱搬。酒桌上的劝酒词儿也是一套一套,因为铁岭人说「干」就是真的「干」了。过了山海关,举杯就得干;你是弟我是哥,我说咋喝就咋喝。二人转在日常生活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一脸崇拜。
铁岭啤酒还有能记住的就是吃!上炕撸串是铁岭的特色。在这之前我都没见识过这种东北特有的黑科技,烧烤店的包间几乎都是上炕撸串。那味道,真是一言难尽。但以前的日子真是单纯而快乐。兄弟感情深,咱们脱鞋上炕一口闷。也甭管脚香脚臭,兄弟几个带着对象儿腿一盘,酒一喝,牛逼吹起赛过神仙。这种日子,过去了就过去了,就像我们的青春。
大炕头在铁岭父母的眼里,你不是公务员,哪怕你月薪10万在父母眼里你也是工作不稳定;但你要是公务员月薪,父母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最后的最后,就是他考公我考研。有时候不禁会想,我和他的缘分可能就是为了让我对铁岭有更深的记忆吧。The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lingshizx.com/tlsgr/10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