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铁岭故事之今朝看辽宁征文火盆
作者介绍
刘学飞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铁岭市政协委员。辽宁省正高级教师。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副秘书长、铁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昌图县作家协会主席。教学上被评为全国语文教改十佳新星,辽宁省优秀语文教师,辽宁省学科带头人等。文学上获冰心奖等多项大奖。
#一人一句为考研加油#风停了。铅灰色的乌云聚拢过来,不久就溶合得很均匀了。一会儿,就有数不清的白蝴蝶扑满视野。
下雪了,第一场雪降临到辽河岸边的小镇了。
街上不时地传来孩子们打雪仗的欢笑声。扑打到窗棂上的雪花瞬间消逝了,我站在窗前眺望着披着白衣的朦胧的远山。
孩童时代是在辽河岸边的乡下渡过的。母亲体弱多病,无睱照顾我们兄妹三人,老叔在榛子岭水库带工,两间茅屋只剩奶奶了,我是在她暖暖的被窝长大的。
那时的乡下还未能全能上电,天似乎比现在的冷,老北风卷起呛烟雪说不定会掀翻哪家的柴禾垛;地面裂开一道道缝子;冰面嘎吧嘎吧地响着。秫秸棚上的灰吊被风吹得荡来荡去。夜晚里,炕烧得很热,屋子却很冷,这时唯一的取暖设施便是奶奶精心打制的,装满红红炭火的火盆了。
不必燃着灯,祖孙俩围坐在火盆旁,烘烤着。
“老鸹那个叫哇。”
“叫什么呀,奶奶?”
“老鸹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只大白羊,你吃肉来我吃肠’。”
常常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时而在朦胧中奶奶把我唤醒,将一烧熟的地瓜或烤好的粘豆包放在我的手中,家鸡很少冬天下蛋,吃鸡蛋的机会也就极少了。
最使我难忘的是年的冬天,因年景不好,春节生产队每人只分了一斤肉,记得分肉的那个晚上,奶奶将肉切成薄薄的片,放入搪瓷缸中,放在火盆上煮肉的情景。
窗外是呼号的北风,翻卷的大雪。两间小茅屋里,一盏如豆的油灯下,祖母二人围坐在火盆旁,不久,全屋就弥漫了平时奢望的肉香。
“你吃肉吧,我牙不好,吃肉塞牙。”
粟米干饭,煮肉蘸大酱,我狼吞虎咽地吃着。
奶奶用肉汤泡饭,吃得格外地香。
似水流年,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我早已习惯了暖气的烘烤,厌倦了餐桌上的鱼肉,然而我无法忘记燃着红红炭火的火盆,那弥漫着整个屋子的肉香。
窗外,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着,像落在我童年的故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lingshizx.com/tlsgr/10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