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荒山穿绿衣增收又增效

“这些大果榛子苗木和红松都是我今年栽下的,长得多好!再过两三年就能看见回头钱了,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近日,记者走进了清河区张相镇斛米沟村,树木养护人史海洋正和清河区自然资源局林业工程管理负责人郭玉斌在一片承包的山林上查看苗木成活情况。他一边仔细查看苗木长势一边介绍,他脚下的这片余亩承包山林曾经是荒山,一度被撂荒,造成资源闲置。随着全市稳步推进荒山造林绿化工程,让原先荒废的山坡变得越发郁郁葱葱,重新充满希望。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局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荒山绿化、生态修复为重点,深入实施清河区0.1万亩荒山人工造林计划,加快荒山绿化步伐,不断拓展生态空间,筑牢生态屏障,努力把荒山转化成“美丽经济”,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为高质高效完成全区荒山人工造林目标,清河区自然资源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增绿增质增效为基本要求,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解锁“生态密码”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带来的幸福。荒山造林,释放生态新活力。今年,在斛米沟村,像史海洋一样承包山林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找准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平衡点,精心栽植了梨树、苹果树、大果榛子、红松等山地经济作物,进一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道路。“这里的山地非常适宜栽植红松。红松果材兼用,一方面可销售松子,另一方面可销售木材,可以说,种下红松林就是种下了‘致富增收林’。”郭玉斌介绍说,为了帮助老百姓实现三年内栽植的苗木达到85%以上成活率,能顺利通过林业项目验收,自然资源部门加强种苗质量监管,严格执行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检疫,确保使用良种壮苗造林。此外,还深入山林加强作业施工指导,严格按设计组织造林施工,大力推行工程造林措施,推广应用抗旱保活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多举措保障荒山绿化项目实施效果。荒山造林重在养护。为充分调动群众造林、护林、营林的积极性,着力提高集体山林经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市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积极宣传荒山造林国家补贴政策,按时发放相关补贴,每亩元。据统计,年,全市完成荒山人工造林0.万亩,共发放补助资金万元。清河区近3年累计荒山人工造林0.万亩。其中,今年超额完成0.1万亩荒山人工造林计划,实现人工造林0.15万亩。下一步,我市自然资源部门将继续创新绿化造、管、护全链条管理机制,确保栽一片、活一片、绿一片,擦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底色,真正实现荒山“穿”绿衣,增收又增效。#振兴新突破辽宁杠杠滴#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lingshizx.com/tlscz/9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