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下午茶铁岭龙发头条4月20日星期四
1.开原13个亿元项目集中开(复)工
开原市举行春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13个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复)工,掀起了春季重点项目建设热潮。
这次集中开(复)工的1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4.9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6.44亿元。其中复工续建项目包括豪唐纸业年产15万吨高档生活用纸项目、开原通海机械有限公司建材机械生产项目等共10个,新开工的项目包括宝源压力容器生产项目等共3个。为确保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工作圆满完成,开原市进行了周密安排,采取分组推进方式,将13个重点项目分成5个推进组,各组由市领导带队,相关部门参加,实地推进开(复)工准备工作。这次集中开(复)工活动后,开原市其他重点项目也将陆续开(复)工。(记者/王立忠)
2.斛米沟村打造千亩梨园观光采摘项目
清明过后,春光正好,位于清河区张相镇斛米沟村的千亩梨园主题农业观光采摘项目正在抓紧推进。
记者在现场看到,多人在山间互相配合,将一棵棵花楸树苗栽到地里,周围的山上则栽满了梨树。“这片山上的梨树中间,原本种了亩玉米。为了打造千亩梨园项目,村里一方面引进客商,一方面做村民的工作,把原来种植玉米的土地流转,改为种植观赏性极佳的花楸。”清河区张相镇斛米沟村党支部书记康加斌说。他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斛米沟村的梨树种植面积已有亩。今年引进客商种植的花楸是一种中药材,可以提炼营养品、保健品、化妆品的原材料。
斛米沟村的果树种植业历史悠久,除了梨树外,多年来还陆续种植了寒富苹果树、山楂树等果树,各种水果年产量达万斤,此前一直是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这个村现在百年以上的梨树达0棵左右,这些树所产的尖把梨清朝时曾是贡品,有历史资料可供查询。打好千亩梨园项目这张牌,是斛米沟村民增收致富的关键。去年,清河区实施了斛米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改善0左右棵百年梨树的生长环境是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开工后,按照这些果树的生长习性,治理坡面重点采用修果树台田的方法,使果树吸收更充足的水分及营养,从而提高水果产量及品质。还尝试了生态护坡新形式,达到了防止土壤流失、修复生态和绿化的目的。与此同时,道路、水井、供电线路等设施也在同步完善,已修建了延长米的水泥路面,铺设了5公里供电线路,打好了16眼抗旱井,每一眼井都配套建设变压器系统。
康加斌告诉记者,下一步村里要牵头成立合作社,从生产到销售由合作社管理起来。吸引村内外投资者进行果树种植、药材种植、经济作物种植。现在村里的果树品种还比较单一,要到7月下旬才能开始采摘,到10月左右就会结束。建起合作社后,第一件要紧事就是种植一些新品种,还要建起蔬菜大棚,争取6月份就能有采摘的水果、蔬菜。也要进一步多方筹资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发展餐饮、住宿等项目。“村里想利用3至5年时间,打造观光农业产业园区,增加村民收入,带动大家致富。”康加斌对记者说。(记者/董震)
3.晓南镇留守妇女家门口做“技术钟点工”
在调兵山晓南镇锁龙沟村的“大自然绿色有机蔬果生态园”内,10多名农村妇女正在给棚桃拉枝、梳果,忙个不停。“每天只干8小时的活儿,中午还管一顿饭,工资多的时候一天来元,少了也有70-80元,而且还当日付款。正在干活的锁龙沟村村民陈丽华乐哈哈的说,在家门口打工,虽说收入少了点,但不耽误照料家里的老人、小孩。种田挣钱两不误,多好啊”
陈丽华是锁龙沟村的一名留守妇女,丈夫在沈阳搞装修,孩子正在读初中,家境不错。可闲不住的她一心想学点技术挣点钱贴补家用。近二年,她多次参加了镇里举办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学到了果树栽培和蔬菜种植技术,在农忙季节,像陈丽华这样的留守妇女非常受种植大户青睐,因为她们懂技术,熟谙农事,被当地群众称为“技术钟点工”。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的加大,晓南镇一些农村妇女因操持家务、管理农田、照顾老小,不能外出务工,成为农村“留守妇女”。为改变过去留守妇女忙完自家农活后,不是在一起闲聊,就是在一起打麻将的现象,该镇积极搭建留守妇女培训平台,依托镇域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用工需求,举办农业科技、产品加工等实用技能培训班,使留守妇女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这些天,前孤山子妇女刘洪梅特别“抢手”,因为她有着娴熟的香瓜栽植技术,从育苗到田间管理样样精通。现在正是大棚香瓜的栽植季节,因此找她“带班”干活种植户特别多。和陈丽华一样,刘洪梅曾经也是一名围着“锅台转”的留守妇女,这几年,她边干边学,成为远近闻名的“土专家”。“有一技之长就是好,卖苦力不如卖技术吃香”,刘洪梅自豪的说。
据了解,晓南镇目前已有多留守妇女,靠一技之长在田间地头、加工企业做“钟点工”,平均月收入多元。
4.西丰县举办控减施肥技术培训班
近日,西丰县首期控减施肥技术培训班在振兴镇如期开班,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赵连军给该镇的多位种粮大户带来了科学种粮经。
培训班上,赵连军详细讲解了控减施肥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剖析了该项技术在省内和西丰县部分乡村推广应用的增产增收效果。同时,农技下乡服务队员深入农户家中,手把手指导农民根据地块的类型制定施肥方案,培训活动受到广大农户的一致欢迎。
据了解,控减施肥技术是农业部“一控、两减、三基本”治理农村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着力解决目前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过量施用,而肥料利用率低、成本偏高且环境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在防止过度施肥和盲目施肥上,通过测土配方技术来提高用肥的精准性,提高利用率。积极鼓励广大农民通过使用绿肥、农家肥来代替化肥,培肥地力,推广控减施肥技术作物每亩可增产5%,增收节支元以上。(孙庆春)
装修我就找龙发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lingshizx.com/tlscz/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