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4月第三次联

北京皮肤病十佳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621330.html

18所理事学校.4.23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做选考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人体血浆中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Ca2+含量过低时,会引起机体出现抽搐等症状

B.血浆成分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原始生命起源于盐溶液

C.血浆渗透压大小与单位体积内无机盐的数量密切相关

D.血浆中的无机盐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并为其代谢提供能量

2.如图是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得出的温度对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以放氧速率为指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草莓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5℃

B.由图可知,适合草莓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5℃

C.供给草莓18O2,可在叶肉细胞中检测到有C18O2

D.种植密度过大,草莓单株的平均光合作用强度较低

3.观察H标记核膜的变形虫,发现分裂期形成许多带放射性的单层小囊泡。变形虫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核大小与母细胞核相近,每个子细胞核放射性强度基本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核膜是由四层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B.核膜在分裂前期裂解为许多小囊泡

C.子细胞核膜形成时伴随着丝点分裂D.细胞中囊泡都具有运输大分子功能

4.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毒品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为探究多巴胺和可卡因联合使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科研人员利用某品系大鼠若干只进行相关实验,一组大鼠先注射多巴胺+溶剂M,1小时后再注射可卡因+溶剂N;另一组大鼠先注射可卡因+溶剂N,1小时后再注射多巴胺+溶剂M.实验结果表明多巴胺和可卡因联合使用时注射先后顺序对突触传递效率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为使实验结论的得出更加严谨,应完善的实验方案是

①一组大鼠先注射多巴胺+溶剂N,1小时后再注射等量溶剂M

②一组大鼠先注射溶剂N,1小时后再注射等量多巴胺+溶剂M

③另一组大鼠先注射可卡因+溶剂N,1小时后再注射等量溶剂M

④另一组大鼠先注射溶剂N,1小时后再注射等量可卡因+溶剂M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会经历草本植物、灌木和森林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草本植物占优势时,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B.三个阶段相比较,该地的植物种类已经完全不同

C.沙丘自然演替过程中,动物的存在可增加物种多样性

D.沙丘自然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变

6.显性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特殊杂交方式称为测交。下列有关测交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测交可以判断显性个体的基因组成及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B.通过测交可以不断提高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和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

C.通过测交不能判断显性杂合体中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仅在X染色体上

D.通过测交可以验证控制生物性状的核基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

29.(10分)酵母菌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科研等多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把得到的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装入试管中。在有氧条件下,向试管中加入适量葡萄糖溶液,得到的产物是丙酮酸,其原因可能是。若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得到的产物是。

(2)将酵母菌培养在空间和资源充足、环境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加不会受的限制。

(3)糖类变成酒精,巴斯德认为是活酵母菌参与的结果,李比希认为是酵母菌中某种物质在酵母菌裂解后发挥作用的结果,毕希纳通过实验结束了他们的争论。试写出毕希纳的实验思路。

30.(10分)我国对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冠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新冠病毒其外壳表面的刺突糖蛋白(S蛋白)可与人体黏膜细胞表面的ACE2结合而进入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进入黏膜细胞先要突破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的特点是。

(2)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可作为刺激机体发生(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S蛋白合成的场所是

(3)人体黏膜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基因完全相同,但该病毒主要感染人的黏膜细胞而不能感染骨骼肌细胞,其根本原因是。

31.(8分)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写出估算该丝瓜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

(2)该丝瓜地中,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途径是。生态学家不会以一个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碳循环的研究,试从碳循环特点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

(3)昆虫甲与昆虫乙之间的捕食者是,乙种群数量的增加会(填“增加”或“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4)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可获得无子丝瓜的原理是。

32.(11分)雄性蝗虫的染色体组成为22+XO(即雄蝗虫只有1条X染色体),雌性蝗虫的染色体组成为22+XX.控制蝗虫复眼正常基因(B)和异常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会使雄配子致死。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有丝分裂后期,雌蝗虫细胞的染色体数比雄蝗虫多条,雄蝗虫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X染色体数与雌蝗虫处于减数分裂中(填时期)细胞中的X染色体数目相同。

(2)蝗虫的群体中,与复眼正常性状有关的基因型有种,不存在复眼异常的(填“雄性”或“雌性”或“雄性和雌性”)个体。

(3)复眼正常雌体的基因型为,现有一自然捕获的复眼正常雌体、复眼异常个体和复眼正常雄体,请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该复眼正常雌体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方案、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山西等地制酒和制醋的工艺历史悠久。回答下列与生产酒和醋相关的问题:

(1)生产酒和醋都需要严格筛选菌种和控制温度条件,在酒精发酵时,使用的菌种为;在醋酸发酵时,使用的菌种为,一般温度控制在。

(2)在酒精发酵阶段操作的过程中,发酵池应先通气后密闭,其原因是。在醋酸发酵阶段,需要不断地向发酵池通入氧气并搅动发酵液,其原因是。

(3)在制作葡萄酒和制作葡萄醋时,酒精发酵之前的实验流程是。利用淀粉类原料生产醋,需要经糖化阶段将淀粉转变为葡萄糖。糖化阶段宜采用酶制剂催化反应,而不宜在强酸条件下使淀粉水解,其原因是。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现代生物技术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但是真正被用作载体的质粒大都进行过人工改造,比如插入了,便于重组DNA的选择鉴定;插入了的一段很短的DNA序列,便于连接特定的外源DNA片段等。

(2)为了解决人体移植器官短缺和移植后免疫排斥这一世界性难题,科学家们对猪的器官进行改造,制造移植器官。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抑制或去除基因,再结合克隆技术,培育出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猪器官。

(3)我国科学家已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出第二代克隆牛,胚胎移植的实质是,胚胎移植前对供体母牛的处理是。

(4)采用核移植技术获得高产奶牛时,普通奶牛提供的是卵细胞。若研究发现供体高产奶牛细胞中线粒体发达,故它的产奶量高,则获得的克隆小牛成年后(填“具有”或“不具有”)这一优良性,分析的依据是。

电子档见最后

每日分享大量资料。更多电子档资料请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lingshizx.com/tlscz/813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