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人,年终岁末,当心这些诈骗新手
只要转账发红包,就可以获得“高额返利”。这是电信诈骗分子惯用的伎俩。最近,扬州市高邮法院公审了一起跨国“电诈”案,以彭某为首的11名被告人,就用这样的方式,在短短一个月内,诈骗了二十多名被害人。
去年11月,缅甸警方接到举报,有人在当地从事非法诈骗活动,缅方组织警力一举抓获了以彭某为首的11名犯罪嫌疑人。
扬州高邮人民法院法官虞亚春说:“由公安部指定,交由高邮市公安局侦办,最终指定管辖是高邮法院进行审理。”
法官介绍,彭某等人长期在境外对我国公民实施电信诈骗,其组织分工明确,主要通过手机随机添加社交软件好友的方式,虚构男女朋友分手。男方获取女方巨额分手费后,为发泄情绪,要将这笔钱派送出去。
虞亚春说:“如果被害人这方发送一些有特殊意义的转账金额给被告人,被告人承诺会返还10倍金额的红包。”
法院审理查明,年11月至12月间,彭某等人进行撒网式诈骗,先后有21名被害人中招,涉案金额超13万元。法院认为,彭某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且数额巨大,其行为已经触犯刑法,最终作出一审判决,以诈骗罪分别判处彭某等11人,五年二个月至二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拘役。
法官提醒,年关岁末是电信诈骗高发期,市民接到陌生电话或网络聊天时,要做到“不贪、不急、不信”,捂好钱袋子。
虞亚春说:“不要点击一些非法的链接,不要相信在网络上天上掉馅饼的谎言,这都是对财产的一种潜在威胁。”
跨省追击--海拉尔公安分局破获海拉尔区首例民族资产解冻诈骗案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由来已久,但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此类骗局不断变换手法、翻新花样,引诱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上当受骗。为有效遏制民族资产解冻诈骗犯罪的高发势头,海拉尔公安分局按照上级公安机关部署要求,在市公安局的指导支持下,强化协作配合,深入推进打击整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及相关黑灰产业违法犯罪活动。近日,经过跨省追击,一举打掉一个会员遍布全国15个省区的犯罪团伙,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
潜心经营线索初现今年8月,通过潜心经营,深挖线索,一个民族资产解冻诈骗犯罪团伙逐渐暴露在海拉尔警方的视线中,经工作确定此团伙的窝点位于铁岭市。
得到准确线索后,经多次研讨,确定可行的线索核查及抓捕方案后,8月24日,刑警大队三中队立即赶赴辽宁省。
果断出击跨省摸排8月27日,侦查员在铁岭市经过多次实地走访发现,此案的骨干代理人赵某藏匿在一个居民数量达上万人且没有监控设施的老旧大型小区,小区居民多为外来务工的租房人员,排查难度极大。为了尽快搜寻到嫌疑人的蛛丝马迹,侦查员克服实际困难,从衣食住行等细微环节着手,在小区内连续走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日复一日的摸排中,终于在小区内发现了犯罪团伙成员谭某(女)的身影。然而,却一直未发现骨干成员赵某,为了不打草惊蛇,侦查组经过周密研究,决定“放长线钓大鱼”。
雷霆收网深挖扩线8月31日,正在摸排蹲守的民警发现,谭某与赵某在铁岭市首山花园小区一个餐馆处会面,便果断实施抓捕。在赵某、谭某落网后,经突击审讯及政策教育,得知赵某在首山巷的住宅中还有3人。为了避免嫌疑人逃脱,刑警大队三中队在成功申请当地公安机关警力支援后,迅速行动,将藏匿在赵某房屋中的3名犯罪嫌疑人当场抓获,后经深挖线索,侦查员又发现在距离首山巷小区两公里外的银岗小区内,还隐藏着另外3名团伙成员。
事不宜迟,民警立即联合当地公安机关雷霆收网,成功抓捕肖某、张某、李某及两外两名成员。
突击审讯固定证据经连续20多个小时的突击审讯,最终掌握以赵某为首的诈骗团伙成员共有7人,他们虚构个人身份、职业,谎称自己是“中国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精准扶贫”等国家重要项目的民间负责人,组建洗脑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elingshizx.com/tlscz/6830.html